刘好玉:纵观全球,厕所问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厕所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最突出的薄弱环节。去年我本人随生活用纸专委会一起去日本访问交流,看到在日本的酒店或公共场所卫生间的厕纸都是可快速冲散的,对我们触动很大。开发速溶纸也契合了我国的市场和政策趋势。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它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早在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推进“厕所革命”,改善环境卫生,也是纸企肩负的使命和担当。厕所革命,从厕纸革命开始,2018年4月,护理佳纸业向市场和消费者推出了“溶品”厕用卫生纸,有助于改善厕所环境卫生和引导消费者对厕纸正确的使用习惯。 话题二:差异化产品对工艺、设备有哪些特殊要求? 曹振雷:请卢总和刘总分别介绍乳霜纸和速溶纸产品的生产工艺、设备与生产普通生活用纸有哪些不同之处?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卢道平:乳霜纸的生产主要是在后加工的前道工序,增加了将保湿液均匀渗透到原纸中的涂布环节。研发初期,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包括:1、保湿液涂布量无法精准把握,过湿的保湿原纸上到后加工机器上容易出现一拉就断的情况,造成一天十几万、几十万的巨大浪费;2、涂布时不渗透,涂后的纸张干燥无润感;3、涂布不均匀,或干或湿,质量极不稳定,湿度需要在生产中进行随时调整把控;4、保湿原纸容易出现刺鼻异味。 刘好玉:速溶纸开发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要平衡好纸张遇水快速分散与干纸抗张强度的关系。我们采用了超低打浆度打浆工艺,保证纤维的高弹性、疏松、多孔,且不加湿强剂,使纸遇水后更加易于冲散。并通过设备调整,及改变浆料的长短纤配比等工艺调整,保护纤维间的摩擦力,以保证在抄造过程中的湿纸幅的强度,及保护纤维间氢键结合力,保证干纸的抗张强度。 同时,要感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轻联、生活用纸委员会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话题三:差异化产品推向市场遇到哪些挑战? 曹振雷:乳霜纸和速溶纸新产品受到市场认可后,马上会面临红海,弘安和护理佳怎样继续保持领先,迎接挑战? 卢道平:产品方面,弘安具备控制好产品品质稳定性的经验优势。品牌方面,为了提高可心柔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公信力,也为了更好地传播可心柔品牌形象,我们连续赞助了在上海和杭州举办的两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并且可心柔系列产品荣幸地成为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官方指定产品。可心柔通过赞助阳光的学生体育运动,把一个充满活力的品牌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刘好玉:护理佳通过与中国纸院等单位的合作,进行反复试验论证,保证产品高质量。2018年4月,“溶品”上市后,市场普遍反映热烈,消费者购买需求旺盛,供不应求,超过我们的市场预期。可见,厕所革命的意识和使命落实到“溶品”厕用纸上已经深入人心,也给“溶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8年11月,“溶品”产品参加了“2018中国厕所革命创新博览会”,引起广大参展商和观众的极大兴趣,招商洽谈场面火爆,一百多家参展商或个人与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 2019年,我们计划在速溶厕卷纸基础上,新开发和生产速溶抽纸、商务小盘纸、卫生衬纸,未来还将开发和生产速溶擦手纸,丰富产品线,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话题四:领先企业在生产管理及能源技术、能源管理的经验与思考 曹振雷:生活用纸生产中除了控制品质稳定,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最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能源价格在全球属于最高的水平,生活用纸行业应积极通过设备开发、精细化管理等方法不断降低能源消耗。维达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也走在行业前列。王总是维达的生产总负责人,一直致力于能效的研究,拥有20多年的一线生产管理经验,请王总为大家分享维达实施精益能源管理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波:维达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的管理方法实现能源成本的下降。改善方法因工厂、纸机情况、所在地区及产品特点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生活用纸生产领域,永远没有极致,只能不断地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品牌要有品质做基础,管理也是一门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管理,保证产品生产稳定,才能把产品和品牌做得更好。近几年,维达通过精细化管理,节能减排,把能源成本降低超过10%,我们预计未来还有5%——10%的下降空间。(编者注:王总在本届论坛中做了题为“生活用纸生产过程智能化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的演讲,详细论述了精细化管理和节能降耗等内容。) 曹振雷:请王总谈谈,未来行业在清洁能源的应用方面还有哪些开拓的空间? 王波: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更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光伏等清洁能源的转化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仍是有待提高的痛点。另外,我认为现阶段对工厂更有效的能源利用是包括错峰用电等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责任编辑:史聪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如有漏登相关信息或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