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晋辉 本报记者 李耀文 “当看见自己的血液从导管里流出时,我想,我的血液能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很幸福。”6月19日,刚过而立之年的抚州市临川区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龙,向记者这样说起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为了表扬黄龙的善举,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向他颁发了荣誉证书,以此证明他是全国第7166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他的事迹被大家传颂,2018年5月,黄龙荣登“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 12年前,19岁的黄龙在福建莆田做修车工时,首次无偿献血。2012年,他在市区一家汽车修理厂参加了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想到自己将来有机会挽救别人的生命,我就无比激动。”黄龙说。 经历几次配型失败后,2018年,抚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再次打通了他的电话,告知初步配型成功。这一次,黄龙同样坚决地表示同意捐献。不久之后,市红十字会传出了好消息:黄龙最终配型成功! 2018年3月12日,黄龙郑重签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此次,他共捐献了270毫升混悬液,这份“生命的礼物”被用来救助一名上海的患者。黄龙回忆,整个采集过程用了7个多小时,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让他感到十分温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后,黄龙收到一封来自受助者家属的亲笔感谢信。信中说:“尊敬的捐献者,我们相隔千山万水,非亲非故,您愿意无私地捐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让我父亲有了重生的希望,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全家只能默默地祝福您及您的家人一生平安幸福!” “我的小小举动,不仅能给患者一个希望,也能给他们的家庭一个希望,我感到很骄傲!”黄龙笑着说。他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加入这个公益事业,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在黄龙的带动下,母亲和妻子也加入了志愿献血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