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7日,临储玉米已进行4次拍卖,累计成交量1219万吨,平均成交率76.3%,成交均价为1672元/吨。2014年产玉米已基本见底,周度投放量10万吨左右,主要是伊春、鹤岗、佳木斯等北部边远地区,由于玉米年份久,质量差,交通不便,成交率在5%以下。2015年产玉米累计成交845万吨,成交均价1685元/吨。 市场开始走向理性拍卖成交逐步回落 观察2017年至2018年的拍卖情况,临储玉米成交率倾向于呈现“U”形走势,即首拍玉米成交率分别达到87%和90%的高位,1个月后分别回落到42%和59%低位,然后下降到低点并维持底部震荡,直至9月初开始逐步回升,并于拍卖结束前几周冲至高位。今年临储玉米已经拍卖4周,拍卖总成交率由首拍的91%下降至64%,成交均价也由1695元/吨下降至1678元/吨,这既是市场开始走向理性的表现,也是逐步验证玉米市场供需缺口大小的过程。 企业已建安全库存饲料需求减幅较大 由于临储玉米拍卖已经常态化,国内加工企业通常将玉米库存建至拍卖玉米出库前期,今年亦是如此。除象屿、中粮等企业以外,多数加工企业玉米库存仅够用至6月底,为维持正常生产,5月下旬用粮企业加大玉米采购量。目前加工企业已基本建立安全库存,东北大部分企业已经备有1至2个月用量的玉米库存,华北加工企业也普遍备有15至25天的玉米用量,两广地区饲料企业维持较低库存。 去年8月份以来,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冲击持续加深。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9年5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同比下降22.9%,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3.9%。部分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国内生猪存栏量同比降幅达到60%以上。可见,三季度生猪存栏难以出现明显改观,存栏量下降将导致饲料需求大幅减少。据饲料工业协会数据,1月至5月猪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13%,部分市场研究机构将猪饲料需求同比下调30%以上。 禽料需求方面,由于禽价快速上涨,家禽养殖利润丰厚,一季度以来肉鸡补栏积极性较高,但饲料增幅仅在12%~15%,蛋鸡增幅更是有限,禽料需求增幅难以弥补猪饲料消费的减幅,玉米饲料需求始终不能得到改观。在下游消费不旺的情况下,饲料企业玉米建库不积极,多维持随用随采策略,两广地区玉米市场甚至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新陈玉米基本对接价格围绕拍卖成本 5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已有100~150元/吨的上涨,临储玉米拍卖底价上调对市场的影响已基本释放。从需求看,东北地区加工企业已经建立安全库存,前期抢粮建库的现象逐步减少,加上部分企业开始停机检修,深加工行业的玉米需求增幅可能会被进一步削弱。而养殖行业饲料消费依然疲软,甚至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因此,短期内需求难以明显改观。从供给看,6月下旬开始,临储玉米开始逐步出库,将与2018年产玉米共同供给市场。 从出库成本计算,拍卖玉米产区与港口价格倒挂,近期将主要流向当地深加工企业。这种贸易流向将成为近期趋势,因为国内流通渠道2018年产玉米存量依然庞大,在需求难有改观的情况下,为确保手中存粮抢先出售,贸易商将会降低港口玉米价格,抑制临储玉米流向关内。 据不完全统计,6月中旬流通渠道仍存有约2个月的全国玉米用量,且北方港口部分玉米因水分含量高难以储存,而不得不降价出售。如果产区与港口玉米价格持续倒挂,拍卖玉米将会继续流向当地加工企业,当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库存用量逐步接近9月底新粮上市时,拍卖玉米成交率将会降到一个很低的水平。 预计7月份前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将会围绕拍卖成本震荡运行,在2018年产玉米未大部消化之前,可能阶段性出现玉米价格低于拍卖成本。随着2018年产玉米逐步消化,玉米价格重心将会上移至拍卖成本以上。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