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神木: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得“四金”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2
摘要:算上光伏产业分红、公益性岗位工资、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加上土地租金和种养殖收入,去年我家总共有五万多元的收入。算起自家这本脱贫账,锦界镇河湾村脱贫户李俊

算上光伏产业分红、公益性岗位工资、最低生活保障金,再加上土地租金和种养殖收入,去年我家总共有五万多元的收入。算起自家这本脱贫账,锦界镇河湾村脱贫户李俊明如数家珍。如今的生活,对他来说像做梦一样。

近年来,神木市紧扣脱贫目标,创新实施土地流转拿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发展产业得现金的四金模式,让像李俊明这样的贫困群众有了多重身份,赚钱、顾家两不误。截至目前,神木市共7972户18172人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7375元上升至13409元。

流转土地拿租金

近年来,神木市锦界镇河湾村实施土地流转,把全村5500余亩耕地全部流转至村集体,在农户原来承包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一户种一田原则,将改良后的耕地重新分配,变零碎种植为连片规模化种植。

土地流转后,把自己种不完的地租赁给种粮大户,空闲时间还可以到村里的合作社打工,我在家就有了双份收入。而且,我们小组还把整理后结余的土地也租赁出去,租金每年平均分配给了村民。村民王明明说。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神木市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三变改革,引进合作社或者企业组织,发展产业或建设农业基地,村民们把自己的土地出租给大户、企业、合作社,坐收租金。目前,全市通过承包、入股、转租、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总面积17.6万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同时,也给村民们带来更多收入。

带资入股领股金

2019年9月17日,神木市高家堡镇李家洞村康特尔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分红仪式,400余名股民分别领到了数额不等的分红,分红总金额达40.4万元。

三天后,该镇乔岔滩村清阳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迎来了分红大会,18户贫困户领到了共66000元的分红大礼包。

贫困户也能当股东,做梦都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好事!2000元分红资金虽然不算多,却让我们一家人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谈论起村里的合作社分红,李家洞村残疾贫困户康玉珍笑得合不拢嘴,我当时入了2股,16亩2分地是土地股,还有资金股的4000元。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神木市立足脱贫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通过折股量化、资产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联结关系,享受分红。目前,全市已建成村集体经济组织405个。

进厂务工赚薪金

在养牛场当饲养员,我每个月有2500元的工资收入!村里的合作社建成后,栏杆堡镇西寨村村民郭文英找了一份好工作。

郭文英是村里的困难户,在合作社就近打工。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不但可以入股分红,而且合作社在农技、用工等方面还优先照顾贫困户和困难家庭,让像郭文英这样的困难家庭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挣到钱。

同样,作为中鸡镇纳林采当村的结对帮扶企业,陕西恒源集团农丰农业有限公司在项目基建和产业发展中,最大化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如今,该村村民到农丰公司务工除享受员工3300元/月的工资外,另由集团公司每月补贴600元/人,达到3900元/月,年可收入近5万元。

我们及时掌握农村贫困劳动力的求职创业培训需求,畅通供需信息对接,尽可能帮扶更多的农村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神木市就业创业脱贫办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带动就业增收的作用,三年来神木市认定了3个就业扶贫基地和5个就业扶贫社区工厂,其中陕西恒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之一。各先进民营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将企业中知识技能要求低的岗位优先提供给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吸纳有意愿的村民到本企业就业,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工资饭。

自主生产得现金

政策来铺路,要过好日子最终还靠自己干!栏杆堡镇栏杆堡村脱贫户折埃彦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实现持续增收。

2017年,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他家引进10只陕北白绒山羊,在全村带头发展养殖业。如今,存栏山羊已达到300多只,折埃彦不仅还清了农商银行5万元小额贷款,还被评为榆林市模范脱贫户。

过去在外打工也赚不了几个钱,如今在家门口发展养殖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折埃彦开心地表示,日子更有奔头了。

神木市十分注重对贫困户的心理疏导,通过采取精神扶贫、讲解扶贫政策、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等方式,逐步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让像折埃彦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勤劳的双手尽快富裕起来。一方面,神木市通过畜牧引种、新建圈舍补贴、产业奖补等政策,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提振信心;另一方面,以鼓励激励、项目推荐、跟踪服务的模式,支持他们自主创业。截至目前,全市产业扶贫户1680户、3901人,实现高标准中长期产业全覆盖,已经有52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开家具店、特色小吃店等项目实现自主创业。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