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里面,一些服饰独特性的设计作品是肯定会受到著作权保护的,包括最终的服装样板。它同时也存在确权难、授权难、维权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版权区块链从2016年开始做行业应用,现在形成一条主链和若干子链,构成一个大的网络。 在版权区块链中,设计版权、侵权举证、合同备案等可以共同来证明这个著作权属于你。此外,司法鉴定中心、监管机构、可信第三方、学术研究机构、技术服务方、国家数字中心可以验证你的身份,还有文化产业交易中心可以做相应的版权交易。 这是设计版权综合服务的全景,设计师通过相应自己的设备,提供自己的设计作品,这个作品可以实时的,第一个口号叫做创作即(为原创涉及)确权,你创作的时候会把版权相关数据、材料放到区块链上,可以形成一个存证。基于这个存证可以做相应授权,而且还可以产生相应的版权衍生品。 比方说,在衣服上的图案,这个图案肯定有版权,你的图案有了著作权以后,如果有人再使用你的图案,尤其是电商平台,可以全网帮你搜索到谁剽窃了你的作品,我们可以给你做相应的维权服务。 五月中旬,中国时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网站会上线,开通会员之后可以尊享全流程版权服务,现在基础服务是版权确权、授权、维权服务,还有版权的信息、咨询、版权资产管理、版权资产的金融化等高级服务,设计师本来就是吃创意这碗饭的,未来如何通过版权资产化的手段,让我们能够提前获得一些收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这是时尚知识产权保护的初衷,结合基本的版权保护,一直到后面的版权综合服务,希望大家到时候可以来体验保护中心的相关产品成果。 在演讲之后,嘉宾们在对话环节又对“抄袭、借鉴与致敬的区分”进行了专业“鉴定”,沈春湘认为,对抄袭、借鉴与致敬这三个概念的界定需要专业的人士和法官在个案当中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去综合判定。而且判定采用的视角并不都是大众的视角,经常会涉及非常复杂的专业问题。 崔建国表示,站在高人的肩膀上去创作肯定是非常好的,在法律层面上去判断抄袭和借鉴的判断标准,首先是站在一般消费者的角度,在之前的现有设计基础上,来看两个设计的相同点和区别点,整体是不是产生明显的区别效果,根据这个来判断到底是抄袭、借鉴还是致敬。 郭飞飞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分享道,大多数设计师刚从事设计时,前期都会有相对借鉴和模仿的过程,但是尺度确实比较难拿捏。如果想要设计出“致敬款”,那么最好和当事人打招呼,征求他的意见。或者,你可以向比较复古的东西致敬,因为专利和著作权都是有保护期的,比如版权是五十年。设计师在致敬或者借鉴时,可以选择已经过了保护期,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就不会有今天的纠纷或者界限的模糊。 王颖觉得抄袭与否的关键词是独创性上面,抄袭一定是模仿他人的,在法律和道义上都是不允许的,借鉴和致敬应该是融入的个人特色的。 Joseph Simone表示,这是一个专业的法律问题,借鉴不是拷贝,借鉴却是学习的一部分,不管是专利、商标都是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这个应该是交给专家、法官去判断的。郝汉补充说,界定抄袭、借鉴和致敬要从三个点进行,那就是动机、牟利,还有损害。这个判断不光是从道德角度,很多法官或者律师判断的时候也要参考这三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