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京东集团与全球最大的奇异果品牌新西兰佳沛通过线上“云签约”,达成超过120万箱的佳沛奇异果年度销售协议。数日后,佳沛奇异果在京东生鲜、七鲜超市、七鲜生活等全渠道首发预约。短短3天内,就有200万颗奇异果被预约购买,这相当于8万平方米奇异果园全年的产量! 京东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京东平台上很多数据反映出中国市场回暖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积极作用。平均每分钟卖出58件进口保健产品,平均每天销售逾1.2万罐进口奶粉,爱普生家用投影仪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4%,澳洲雪花牛肉、厄瓜多尔白虾、泰国椰青销量屡创新高……这是多么惊人的购买力! 疫情给全球产业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如何最大程度确保产业不脱钩、合作不断线,从而助推世界经济复苏? 4月的北京,柳绿莺啼。不过,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刘思锐却无暇欣赏这般美景,他的国际律师团队都在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疫情导致外贸企业涉及法律问题的业务需求急增,刘思锐团队每天通过“赶订单”,来帮更多企业“保订单”。 “比如,疫情使海外客户无法按时支付国内企业货款并取消大量订单,影响企业货款回收。这时,我们充分研究买卖合同及相关法律文件,帮助产业链上的双方妥善应对疫情冲击。”刘思锐告诉记者,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许多中国企业善于化危为机、稳定合作关系,特别是深圳、苏州、重庆等地的外向型高端制造企业订单不降反升,这增强了自己对未来全球经济的信心。 这份信心,来之不易。 疫情肆虐,中国立足“共赢”,不仅自身经济积极复元,也伸出援手,向世界“出口”信心。 经贸受阻,中国力倡降关税、减壁垒,与贸易伙伴共促国际间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通畅。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研究员阿图罗·奥罗佩萨·加西亚认为,中国果断有力统筹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以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充分体现了大国担当,“我相信中国将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作出更多贡献”。 经济全球化大潮奔涌,疫情终将是一时之困。从大集团到小公司,从沿海城市到中西部地区,中国外贸企业逆水行舟,坚韧不拔,努力转危为机,订单回来了,生产恢复了,渠道打开了,外向型合作逐渐稳固了。 坚持住,希望就在,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