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我们的幸福写在脸上”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9
摘要:截至11月27日,这个展览的现场参观人数已超过56万人次。在如此热情的观众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就呈现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板上。

  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榜上有名的群体讲述亲历——

  “我们的幸福写在脸上”

“我们的幸福写在脸上”

  11月下旬,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已是大雪漫天,道路结冰。没有特殊需求,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就不会外出了。而若尔盖县求吉乡下黄寨的村支部书记供产,却义无反顾、无比憧憬地出发了。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北京。带着乡亲们的嘱托,他要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截至11月27日,这个展览的现场参观人数已超过56万人次。在如此热情的观众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就呈现在国家博物馆的展板上。像供产一样,他们是看展览的观众,也是展览中的人物,更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也讲述自己的改革开放故事。

  四川藏族群众:

  高清电视连通了我们和世界

  “我们看《新闻联播》知道了这个展览,没想到我们的照片会出现在展览里,我们特别开心。临走前,我80多岁的老母亲含着眼泪握着我的手,嘱咐我,一定要到北京去,向党和政府报告,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告诉大家。”在国家博物馆见到供产,他穿着一身藏族服装,黝黑的脸上挂着明亮的笑容,热情地给记者讲述他家乡的新变化。

  这个新变化,就呈现在第五展区“大国气象”的一张照片里。照片显示的是光纤网络进村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的藏族群众在家收看高清IPTV节目。画面上,一位老者和一位女子正坐在家中的沙发上看电视,老人手里拿着遥控器,正在选择节目。从电视屏幕可以看出,有热剧、动漫、纪实、NBA、英超等多种选择,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照片定格的这一幸福瞬间,如今在若尔盖县变得稀松平常了。围坐在客厅观看电视成为家家户户的普通一景,以至供产都快忘了以前的日子。

  1998年,他买了村子里第一台也是唯一的一台电视机。供产记得,那是一台长虹牌黑白电视机,从成都背回来。那时候,看电视是件珍贵的事,每天只在晚饭后的特定时段有信号,而且是转播,大家便只能看纪录片、故事片。到了2000年,供产才换上彩色电视,可以看四川台、中央台。

  如今,光纤入户,家家户户都有了高清电视,节目内容也丰富起来。新闻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老人们想看的藏语频道有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也有了。前一阵子,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家都通过电视了解了很多,而且发自内心的高兴,对于生活在中国感到骄傲。

  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改革开放40年来,藏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电视这个小小的转变背后,是通水、通路、通电、通手机(电话)、通广播电视的“五通”工程。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现在,村里的人们坐在家门口就能网购,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他们有参与;通过在线教育,乡镇中心小学上学的孩子们可以享受成都最好的师资;年轻人还在网上做起了生意,卖虫草、牛肉干,生意红火。

  来北京时,供产一行乘汽车、坐飞机,一路上花了3天时间。虽然旅途疲惫,现在供产却着急赶回家,把他在北京的见闻告诉父老乡亲们。他告诉记者:“看看就知道了,我们的幸福写在脸上。”

  云南山区群众:

  我们用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了

  展览上,一组对比鲜明的3张照片引人注意。一张是大家围在一个小水塘边舀水,一张是挑水的队伍在山间小路上列队前行,还有一张则是人们在家门口用自来水管里放出的水清洗蔬菜。

  这三张照片,是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群众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变化的缩影。而这个变化,泸西县三塘乡连城村的张树华亲身经历,颇有感慨。

  连城村是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三塘乡的一个自然村,处于山区,山高坡陡,峡谷纵横,水资源匮乏。100多年来,这里的人们都要到五六公里外的一个水塘去挑水吃。由于山路蜿蜒,路程又远,靠人挑马驼,来回一趟5个小时也就能运回来4桶100公斤的水。为了节约,村民们连“洗过脚的水也不敢倒掉,要留着喂牲口。”水塘里的水,是雨天自然积水。据张树华回忆,“水比较浑,味道多少有点泥土味。”村民们也不懂处理,只是放在水缸里沉淀一下就使用了。

  2014年,政府帮每户人家建了一个20立方的家庭地窖,也帮忙消毒,终结了挑水吃的日子。2017年,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而且免费。“现在自来水管一打开就有水了,是真正卫生干净安全的水。”张树华的话里透着兴奋,“以前从地里干活回来,一身泥土汗水,也没法洗澡,现在呢,天天都可以先洗澡再吃饭。”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水。原本,三塘乡大部分耕地属雨养农业,只能种些土豆、荞麦、玉米,靠天吃饭,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现在有了水,灌溉问题迎刃而解,还能种植蔬菜、水果、中草药等附加值更高的农作物,百姓收入成倍增长。

  如今,张树华夫妻二人有21亩地,土豆、玉米、水果、中草药都种上了。他还准备扩大经营,再承包五六亩地,多种些时间短、收益快的蔬菜。“党的政策好,现在只要肯干活就有收入。”张树华笑着说。

  水,是生命之源。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过去中国许多地方农村居民远距离背水运水的历史。2005年以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由此也带动许多地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对于未来的生活,张树华充满了希望:“现在我们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即将要组织脱贫验收,下一次公布脱贫村,应该就会有我的家乡了。”

  库布其治沙人: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在“历史巨变”主题展厅,一则名为《中国经济闪耀东方》的主题片循环播放。其中有一幅画面,是在一座种满绿色植被的高高沙丘上,镶嵌着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绿色中国梦”5个大字,耀眼夺目。这处地标性景观,位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之中。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高毛虎,正是栽下这处景观的一员。

  回忆起当年的沙尘暴,高毛虎还心有余悸。“每年春上3到5月沙尘暴频繁,一刮风就是沙尘暴来了,人完全没法出门,戴啥都不顶事。沙子打得脸疼,眼睛也睁不开,如果在漫天黄沙里迷失了方向更会有生命危险。”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