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云”巨头激战中国,地信企业夹缝求存(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9
摘要:曾哲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大数据、云平台的行业发展趋势的确对传统的地理信息产业造成了一种新兴领域侵入带来的跨界竞争,传统服务模式不与时俱进,则资源被新兴的信息应用服务的服务模式逐渐占用。而大厂们由于

  曾哲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大数据、云平台的行业发展趋势的确对传统的地理信息产业造成了一种新兴领域侵入带来的“跨界竞争”,传统服务模式不与时俱进,则资源被新兴的信息应用服务的服务模式逐渐占用。而“大厂们”由于具备强大的商业面和技术优势,他们的参与让这种跨界冲击变得更加直接。

  他表示,在这种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某些情况下最后一公里或许会变成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领域、模式中的最后一公里,指的是终端应用平台软件和服务,而新兴的服务模式,不会永远存在最后的端口。

  阿里云保证不碰厂商的蛋糕,但还有许多其他的云服务企业,正在有意无意间拆分地理信息市场空间。腾讯、华为、浪潮都已推出自己的智慧城市和政务服务解决方案,其中与地理信息企业业务范围多有重合之处。

  业内人士表示,在技术层面,非标准化的应用服务或成为地理信息企业的最后阵地。但假设“大厂们”将标准化数据服务作为前台基地,把日渐消瘦的应用服务压缩在后端,传统地理信息企业战略空间或将进一步萎缩。

  4未来已来,不变则危

  新局势也为地理信息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大统筹、大融合、大监测才是整体发展趋势,这并非传统GIS企业轻易能做到的。大厂通过门户、平台,与行业内企业合作形成大的生态体系,或许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院长吴一戎院士表示真正将空间数据充分应用还需要一个全新的应用生态,这就需要一个开放性承载平台,而这种平台绝非一家公司、一个团队能够做好的事情。他说:“到了今天,生态才是空天信息制胜关键。”他希望,今后各界能够共同推动承载平台应用,打造开放平台、开放标准,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应生态,共同推动空天信息应用发展。

  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少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平台企业的数据和端口都出现了与多数云平台不兼容的情况。谢炯表示,阿里云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因此在产品设计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兼容已有平台接口,尽量做到完全适配。但其他更复杂时空数据,如时空轨迹数据、点云数据、遥感数据等,双方仍需要一个适配和对接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若要更好的与开放云平台结合,传统地理信息企业不能只等着被匹配,而要走出舒适区,适应新业态,研发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

  曾哲建议,传统软件开发GIS企业人均产值不高,但面对整体趋势的压力更需要重视研发,集约化发展,而不能单纯围绕着现金流,必须集中资源在新兴的服务模式和领域,具备跟进能力,才能活得好,发展得好。

  一方面,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传统的技术研发越来越面临着高附加值挑战,往往是二次开发,真正的原创具有竞争力的与时俱进的研发必须提上日程,否则会非常被动。

  另一方面,增强业务模式研发创新。很多企业缺乏业务研发的整合力和综合统筹能力,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对很多厂商都是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传统GIS公司相对大厂存在实际业务优势,但是如果不进行高级别的优势整合,随着人员的流动这种业务方面的能力也会逐渐降低。

  李振宇也建议,地理信息企业还需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服务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数字化大趋势。

  面对新业态、新模式的冲击,传统地信厂商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未来已来,一面是不断缩减的传统产品阵地,一面是跨界而来的服务模式挑战,不思变则局势危矣。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