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ECMO”紧急大驰援——一切为了重症患者的救治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19
摘要:“ECMO”紧急大驰援——一切为了重症患者的救治 医药网3月19日讯ECMO(体外膜肺氧合),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一分钟用上,就可能挽

  医药网3月19日讯 ECMO(体外膜肺氧合),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一分钟用上,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

 

  跨境接力——历时不到17小时,16台ECMO从德国法兰克福经北京运抵武汉,两架飞机接力飞行,行程近万公里。

 

  特事特办——近80台ECMO集中到重中之重的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医院、民航、央企联手协作,一路畅行无阻,为危重病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不惜代价,竭尽所能,一切为了重症患者的救治。

 

   “以分钟为单位迅速行动”

 

  北京时间2月27日凌晨4时5分,中央指导组部署紧急采购的16台ECMO搭乘国航CA1042航班,从德国法兰克福起飞,12时41分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并在北京清关。下午5时32分,邮政航空CF9121航班装载16台ECMO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当晚8时25分飞抵武汉,直接送往中央指导组救治组的设备统一接收平台武汉同济医院。

 

  这样的中国速度,让德国ECMO生产厂家费森尤斯十分感叹。按照2月21日签订的合同约定,最快也要15天到货。

 

  ECMO,被称为ICU的“终极武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张敏说:“我们陆续收治了1000余位病人,其中近500位是重症患者,太需要ECMO了。”

 

   “以分钟为单位迅速行动,各项操作环节方案按分钟倒推,确保前方急需医疗设备以最快速度、无缝衔接运达武汉。”中央指导组物资保障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刘明说。

 

  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协调,民航各单位尽快制定方案,民航华北、中南地区管理局、国航、邮航等部门组建微信群,30多位相关单位负责人在微信群里献计献策,每分钟都有新信息弹出。

 

  26日,16台ECMO计划在德国包装出库,原计划从法兰克福经上海到武汉,但最早只有28日20时40分的航班。经查询,国航CA1042航班从法兰克福飞北京,至少可以提前10个小时,但当时设备还在距离法兰克福7个小时车程的仓库里。

 

   “当时是北京时间凌晨两点,迅速协调德国公司发货,一定要赶上这班飞机。同时,民航局运输司的同志协调飞机货仓。飞抵北京后,海关部门简化报关手续。民航华北管理局、中南管理局为邮航飞机制定空域航线,优化物资交运方案、半个小时实现装机,从北京飞武汉又提前1小时。”刘明说,所有的人都是全力以赴。

 

   “不惜代价抢救危重患者”

 

  有人形象地比喻,当病人一只脚踏入鬼门关时,上有创呼吸机;当病人两只脚都踏入鬼门关时,上ECMO。

 

  中央指导组救治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介绍,1月下旬,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对危重症病例分析评估发现,如果患者缺氧时间长,上了呼吸机仍然达不到血氧饱和度,就会因脏器衰竭死亡。ECMO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在中央指导组听取救治工作意见时,有专家反映救治设备不到位,影响救治工作。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救命如救火,为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需要有更多的ECMO支援湖北、支援武汉。

 

  目前我国尚无生产ECMO的厂家,国内拥有的400余台ECMO均从国外进口,而在全球范围内,生产ECMO的主要厂家也仅有5家。全球现有的ECMO只有1200台,我国就有400余台。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中央要求,不惜代价抢救危重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要让患者用上最好的设备。

 

   “短时间内快速调集设备,任务非常艰巨、难度很大,必须千方百计、不惜代价。”中央指导组物资保障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孙志诚介绍,ECMO通常都是根据订单生产,厂家基本上没什么库存,采购周期比较长,因此完全依靠国际采购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满足救治需求。

 

  根据这种情况,中央指导组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立即进行国际采购,另一方面迅速组织从国内医院征调设备。

 

  特事特办只因生命至上

 

  2月11日下午3时,一场特殊的采购招标电话会正在进行。

 

  国内无法生产、市场存货稀缺,只能走订货采购。在国家卫健委、工信部组织下,11位专家临时组成了专家评审组。他们中有ECMO使用的呼吸科、心外科、体外循环方面的专家,也有医疗机构设备采购方面的专家,不仅有湖北、武汉当地的专家,也有外地驰援武汉的专家。

 

   “请各个单位报价。”仅仅2分钟,迈柯唯、美敦力、索林、费森尤斯四家公司给出报价文件,进入专家评审环节。“我先发言,我的病人还在等着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周晨亮抢先说。

 

  周晨亮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挤出时间参加评审,“只因ECMO实在太重要了”。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疫情防控医疗物资采购负责人高新谱介绍,对于供货及时性,一线医护人员可操作程度,配套设备耗材保障,专家们都要经过慎重论证。只要是前线急需的,再困难也要采购到。令人感动的是,各个厂商都做出了价格让步,报价比平时还要低。

 

   “我们从全球厂家一台一台找货源,协调多方面做出最紧急的国际采购计划。”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牵头单位、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说。

 

   “德国费森尤斯公司在中国没有上市,不能直接销售给医院,只能卖给国内的企业,由企业捐赠给医院。”刘明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多家央企纷纷响应。最终,在工信部倡议下,保利集团毫不犹豫,迅速制定行动方案,了解设备进口细节,指派专人对接并向国药集团出具设备进口委托函。

 

   “抢救危重患者急需ECMO,这次采购非常及时。”驰援武汉的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教授詹庆元说。

 

   “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