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北京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1
摘要:王以新还提到,去年国内发生了许多中壮年心脏骤停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希望今后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社会,人人都能学习怎样做心脏复苏动作,看到病人不推诿,能够上前共同帮助。”她提到,推广AED(自动体外

王以新还提到,去年国内发生了许多中壮年心脏骤停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希望今后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社会,人人都能学习怎样做心脏复苏动作,看到病人不推诿,能够上前共同帮助。”她提到,推广AED(自动体外除颤机)并不是一件难事,在公共场所例如机场、火车站放置AED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尽量保证病患不会失去院前抢救的机会,危险的发生也会减少很多。“其实使用上很简单。“就像是灭火器一样,大家都知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AED也可以。”

刘琦委员:

让老年人活得有尊严更健康

来自少数民族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刘琦是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常年与老年患者打交道,让她对养老问题格外关注。

刘琦说,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党和政府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结合实际情况为解决现实问题和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了多项举措,投入大量的资源,使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妥善、持续地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要持续努力。

在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第一选择。

以北京为例,目前全市有66%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因此,养老工作的绝对力量围绕着“居家老人”开展当是无可非议的。刘琦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北京市在居家养老方面推出了多种举措。如建立养老驿站、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等。

刘琦说,养老问题解决好的标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老年人活着有尊严,身体心理相对健康,居住舒适自在,日常生活有人关心有人帮。

为此,刘琦建议相关部门要引导社会各界从实际出发、从老年人的需要出发,投入资本和力量,既不能急功近利,以挣快钱为目的,也不能只重感情而不计效果浪费资源,从而打乱整个社会的养老生态。同时,还要引导老人的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养老的中坚力量。

徐淑兰委员:

点亮大运河夜景 打造城市名片

“通州大运河的夜晚,应当更亮,且拥有更好的城市夜景。”作为土生土长的通州人,来自工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徐淑兰将这项建议形成提案带上了今年的北京两会。她提出,通州大运河两岸夜晚照明不足的现状亟需得到改善,进而打造成地标性的夜景可以成为一张城市的名片。

生在通州,工作在通州徐淑兰委员看到,自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了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在运河核心城市段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治理水系,建设万亩森林公园。眼见着通州大运河天蓝水清,两岸愈发郁郁葱葱,游人也多了起来,但常到通州大运河遛弯儿的徐淑兰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当夜幕降临,运河两岸夜景照明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徐淑兰委员说,“为了改善夜间环境,2019年,通州区对运河两岸的灯光进行过改造,增加了部分造景灯,但这些造景灯只有在节日期间才投入使用。”

在徐淑兰委员看来,夜间的灯光设置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照明的功能,打造地标性的夜景还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

“比如珠江两岸、上海外滩,明亮璀璨的夜景象征了这些城市的繁荣和富强。作为运河核心城市段,夜间也应当更加明亮璀璨,富有生机与活力。”徐淑兰建议:相关部门将打造运河核心城市段两岸的夜景做为一项民生工程,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让古老的北运河在灯光的映照下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李凤芹委员:

路侧停车管理仍有改进空间

多年来,来自民革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凤芹始终关注交通领域的发展。今天上午,她也带着有关交通方面的提案来到会场报到。

“交通问题一直是我们超大城市的一个难题,需要慢慢解决。”在动态交通方面,李凤芹委员从自身的出行体验出发,发现部分环路上还存在着交通标识不清的情况,甚至在西南五环主路上有数公里的路段的路灯照明不足,她希望在会上指出这些细节,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的更好发展。

而在李凤芹委员看来,路侧电子停车收费是近一年北京在静态交通工作方面的亮点,但她也观察到,有居民多年来习惯了路侧免费停车,在全面实施收费后,在部分区域出现了车位的闲置,而其他区域又存在车位紧张的情况,因此在停车管理的调配上仍然有改进的空间。

李凤芹委员表示,路侧收费措施的推行一定要和百姓停车难的解决齐头并进,特别是老旧小区的停车缺口到底有多大,这必须通过调研发现根本的症结。“我们静态交通的欠账是一个长期问题,不能一味地通过价格杠杆调整,而忽视了百姓停车难的实际问题。”

崔铁宁委员:

完善垃圾分类配套标准细则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成为委员们关心的热点话题,来自教育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崔铁宁带来的提案便与此有关。

“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分类领域的工作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还存在法规相对单一,配套支撑管理办法、标准和细则较少的问题。”崔铁宁提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之后,对硬件设施的处理能力也将提出巨大考验,“例如,分类出来的可回收物是否有回收利用的机构,回收链条是否完整,回收处理能力是否足够等,都需要进行评估和预判。”

崔铁宁建议,尽快出台《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系列标准》《可回收物回收系统规划和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全流程分类体系实施方案》等配套规章制度,从而确保《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效实施推进。同时,她还建议制定面向近期和中长期的全流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管理办法》《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资质认证标准》等,出台相关政策,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形成市场化机制。

程凯委员:

希望更多的人接触非遗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