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用耳朵“看”世界?3万多个政务网站实现无障碍服务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04
摘要:随着图片转语音、文字识别等技术的发展,视障人士借助互联网,打开了新“视”界,获得感不断增强。信息无障碍技术日趋成熟,如何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图片转语音、文字识别等技术的发展,视障人士借助互联网,打开了新“视”界,获得感不断增强。信息无障碍技术日趋成熟,如何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对视障者而言,互联网不仅是丰富生活的方式,是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更是实现自理自立、改善生活的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为视障者打开了新“视”界。然而,信息无障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仍有不少改进空间,一些“障碍”仍有待“清除”。

  信息“障碍”有哪些?

  底层设计不足,很多互联网产品无法顺利“读”出来

  创办随手科技时,焦义刚没有想到盲人会是记账理财产品的客户,更没想到盲人使用产品时会有哪些不便。

  2018年,随手科技与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合作,对产品进行优化改造。研究会有一支盲人工程师团队,他们会测试网站、手机应用产品信息无障碍情况,并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提交给研发者。

  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负责人梁振宇介绍,借助图片转语音、文字识别等技术,包括微信、淘宝、高德地图、滴滴打车等在内的常用互联网产品,已经能被视障者较好地使用。但还有很多互联网产品,无法顺利地被读屏软件“读”出来,需要进一步优化。

  例如,有些音乐类APP,播放按钮只是一个图标,没有添加说明文本。这对健全人来说没有问题,但软件在读屏时却只能生硬地说出“按钮”两个字,无法说出它的具体含义,这就不利于视障者接收信息。

  这样的“槛”还有不少。比如,一些重要或者危险的按钮,为引人注意,往往会标示成红色,但视障者得不到此类提示,常会导致一些误操作;一些产品在设计开发时,会留下一些无意义的空字节,正常情况下不显示,但这些多余的元素会被朗读出来,导致许多停顿或无意义的重复。

  2018年底,上海市残联举办了一场研讨会,视障用户反映了一些上网“障碍”:一些客户端资讯朗读困难;在社交软件中打开电子文档,有时候读不出来;一些外卖软件,要关闭读屏功能,才能在菜单栏上点餐等。

  国家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黄畅认为,部分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不尽如人意,与在“打地基”时没有考虑信息无障碍有很大关系。

  “理想的状况是,互联网产品在底层设计时,就考虑到信息无障碍的要求。”梁振宇说,就像一座居民楼,如果在设计建造时没有电梯,后来又不得不加装,不仅提高了成本,还有可能会破坏基础结构。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