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16个注射剂已有企业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除了普利制药的注射用阿奇霉素,其余品种均按新注册分类申报上市,获批生产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相对于口服制剂,注射剂过评进展缓慢,且多数按新路径获批,这或许跟相关指导意见及文件还未正式下发有关。
10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提醒申请人应全面了解已上市注射剂的国内外上市背景、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评价和确认其临床价值。
据悉,化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正式文件或于今年年底发布,这标志着市场观望两年有余的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工作将正式开展,将缓解目前注射剂过评难的局面。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注射剂通过一致性评价,未来大部分市场将会被率先过评的药品占据,化药注射剂行业集中度将会提升。
在9月25日公布的4+7扩面集采的结果中,3个注射剂共5家药企中选,其中3个过评企业都是“光脚”受益者,“躺赢”10亿市场。由于目前过评的注射剂多为独家,在日前流传的第三轮集采药品名单中,仅有1个为注射剂。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化药注射剂销售额占比大,品种数量达1371个,涉及的厂家1179个,涉及品牌近8000个,其中销售额超10亿的品种有162个。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注射剂过评企业数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注射剂被纳入集采实现大降价,整个市场也将面临大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