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税务护航“走出去”:“一带一路”机遇下 西部之城国际化步伐正加速 成都东南,一座形似“太阳神鸟”的机场已“展翅”。 日前,天府国际机场,这一成都国际化的重要标志物又有了新动向。被定位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该机场配套工程主体已正式完工。 实际上,不仅是国际机场的建设,“国际化”正在这座西部大城发展的方方面面快速推进。 从以“国际”和“世界”为前缀的“三城三都”目标,到对标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国际消费新高地、成为外国领事机构第三城……成都的视野,正从四川和西部,扩大至中国乃至世界。 “太阳神鸟”飞向异国他乡的航程中,作为“企业”和“当地政府”之间的重要纽带,税务则成了必不可少的“护航机”。 同行“护航机”:服务企业跨境投资 今年,既是西部大开发2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6个年头。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无疑是西部开放的受益者。 从2013年的6.5万亿元,到2018年的8.4万亿元,过去的5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高达5.3%,高出同期中国整体外贸增速1.9个百分点。乘此东风,成都也从昔日的内陆盆地、开放末梢,一跃成为如今的开放新前沿。 企业的市场嗅觉最为灵敏。在这座西部大城“走出去”的过程中,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化能力的企业,也是“冲锋在前”的主力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成都的出口企业户数已达5026户,同比增幅17.2%。其中,生产企业2688户,外贸企业1951户,小规模纳税人等其他企业387户。 然而在开放新机遇之下,跨境经营和投资,企业却也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企业“走出去”护航,税务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在国家层面,今年4月,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上,34个国家和地区的税务部门代表,已共同签署《“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谅解备忘录》,“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努力消除税收壁垒、促进经贸畅通,企业“走出去”的保障由此又多一重。 对于各地而言,如何富有成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境外投资涉税的具体问题,助其提升境外税收风险防控能力,则成为“护航”的主要任务。为此,成都税务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打法”。 一方面,是“铺路在前”。动身之前,成都首先让自己“心里有数”:建立境外被投资企业清册,全貌化展现本地区对外投资状况,摸清当前境外税收服务对象。到2018年,成都已形成299户“走出去”企业清册,之后也随时进行更新补充,数据更加动态准确。 另一方面,是“全程陪跑”。成都税务不仅为许多“走出去”企业,配备了专属的“企业联络员”,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一带一路”提出6年以来,还坚持每年至少参办一次企业税收宣传座谈会,提供所得税申报、境外所得税款抵免、税收协定等相关政策宣传和申报辅导。 得益于此,成都税务6年来已协助众多“走出去”企业,在东道国享受税收协定待遇10亿余元。仅今年1~11月,成都税务已出具的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多,预计帮助企业在东道国减免税额6.23亿元。 有了如此“护航机”同行,成都企业“走出去”的步子,自然少了踌躇和忐忑。 下好“先棋手”:出口退税“电子化” “铺好外面的路”是一方面,这让企业能更大胆地“向前迈”;但在成都税务看来,“做好里面的服务”同样重要,这将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对于身处盆地的成都而言,贯穿国际市场的通道,提升对外互联互通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则成为成都“向西”的重要载体。 在刚刚落幕的“一带一路”商协会对话与合作年会上,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金旭就指出,成都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做得最好,做得最长”,他希望在“一带一路”大潮中,成都能够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在此情况下,成都国际铁路港也随之成为“走出去”企业的聚集地。 “港区内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众多、对外支付业务频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企业的后顾之忧,该区域税务局积极推行“首违不罚”——具体而言,即对于初次违反合同备案和对外支付相关规定,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的,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在责令限期改正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除此之外,当地还大力推行出口退税申报无纸化。到目前为止,成都国际铁路港内符合无纸化管理条件的出口企业,均已纳入无纸化管理。得益于此,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时的出口退税申报服务,办理退税时间大大缩减。 而这,实际上也是成都整个税务系统努力的“一瞥”。今年,成都市税务局结合自贸区(成都片区)建设实际,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合力,打造出了“智慧成都税库·电子退税系统”。同时,成都还将出口退税电全程电子化办理作为“先手棋”,已在“全域”范围内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 截至今年10月,成都已办理出口退(免)税72亿元,同比增长28.26%;当地出口企业户数及退税额,均已占到四川全省的三分之二。 当好“服务员”:精准问需让企业“轻装出发”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成都税务针对每个“走出去”企业的精准“作答”。 在中国众多“走出去”的企业中,“大国工程”“大国工匠”的工程技术团队,无疑是“一带一路”沿线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成都作为大院大所的聚集地,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企业里,自然也少不了这些“智囊团”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