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尤其是从爱沙尼亚到希腊——一个新的蓬勃发展的贸易海间联邦正在形成。中欧陆海快线从雅典经斯科普里、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一直延伸到汉堡。然后还有泛欧走廊,横跨地中海连接了意大利的巴里和黑山的巴尔,然后又连接了贝尔格莱德和罗马尼亚的蒂米什瓦拉。 文章指出,中国增加在中东欧的投资,弥补了濒临衰退的欧盟势必出现的资金缺口。 文章称,在西南亚方面,早些时候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改革发展论坛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与包括埃及、黎巴嫩和阿曼在内的17个阿拉伯国家达成了“一带一路”协议。该论坛今年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发展繁荣”。 文章称,这些国家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伙伴国,其中12个国家还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伙伴关系。它们即将前往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阿拉伯联盟助理秘书长哈利勒·萨瓦迪指出,2017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额达1900亿美元。 文章称,卡塔尔是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卡塔尔早在2014年就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且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之一。它还建立了人民币兑换中心,不仅服务于整个中东地区,还服务于北非的部分地区。 (2019-04-24 11:13:12) 【延伸阅读】尼日利亚学者:“一带一路”助非洲跨越历史鸿沟 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 尼日利亚《领导者报》网站4月21日发表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的文章称,中国发起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本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自中国2013年提出这项倡议已经过去了六年时间,这期间给非洲带来的独特机遇弥合了一个历史鸿沟。 文章称,这一鸿沟一直以来挑战着泛非主义愿景以及区域一体化和建设规模经济的议程。该议程旨在通过促进实体和制度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来高效和富有竞争力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文章指出,当前非洲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额大于非洲国家间的贸易额。由于缺乏实现加强基础设施连通性的资金和人才,非洲国家克服发展瓶颈、建立长期可持续和包容性经济的努力受挫。 文章称,然而,在2000年创建的中非合作论坛的背景下,非洲国家通过与中国共同努力,开始克服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些结构性僵局。 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全球治理和包容性发展做出的当代贡献,这项倡议继承和发扬两千多年前促进了贸易、文化和人员交流的古丝绸之路精神,旨在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新框架。 文章称,作为一项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它是一个正在进行之中的国际合作进程,并非是一项所谓的地缘政治战略。中国始终主张,“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有赖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文章称,横跨全球众多经济带的公路、铁路和其他陆路交通要道将与通过港口升级、海上一体化和数字网络来连通世界的海上交通网协同配合。在各国间以及国家内部,“一带一路”倡议将加强连通性,并在沿线建立包括发电厂和其他主要设施的产业集群。 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这些独特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非洲保持当代复兴势头所需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在积累和利用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和包容性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