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10月19日讯,近年来,中国鞋业发展迅猛,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但受人工成本上涨、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同质化竞争等因素影响,我国制鞋业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业现状:鞋业产量下降,全球占比下滑 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和转移受到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供应、环境保护以及销售市场等多方面影响和制约。早期的全球鞋业的中心在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香港和韩国等国家地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转移到了土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产业资源更丰富、投资环境更完善的中国大陆沿海一带。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鞋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鞋产量和出口不断增长,成为世界制鞋中心。自2011年开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鞋业开始了艰难的转型调整期。
图表1:2010-2017年我国鞋产量 近两年来,虽然我国鞋业产量占世界鞋业产量比重有所下滑,不过我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国。2016年,我国鞋产量达到131.1亿双,占世界比重达到57.0%,2017年我国鞋产量为126.2亿双。
图表2:2010-2017年我国鞋产量占全球比重 出口分析:成本优势不再,国际市场遭遇劲敌 早在几年前,因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就有不少鞋企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生产基地。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鞋业发展迅速,对中国鞋业造成非常大的潜在威胁。
图表3:2010-2017年我国鞋出口量 近年来我国鞋出口形势较为严峻,一方面是我国制鞋企业成本上升,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是欧盟、美国等对我国鞋产品设置较高的关税壁垒,较东南亚各国的出口鞋产品竞争力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鞋出口扭转颓势,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增长,全年出口量达到96.43亿双,较上年增长3.77%;出口额达到45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图表4:2010-2017年我国鞋出口额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越南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等优势,逐步分流了中国承接的全球纺织服装、鞋类订单,甚至吸引了中国部分优质的鞋类、纺织服装企业的产能。 2016年,越南共生产各种鞋类多达12.4亿双,其中,出口占了大约11亿双,出口额达到78亿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均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大大超过排名第三的印尼(26亿美元)。 由此可见,越南的鞋类生产、外销能力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有分析观点认为,越南鞋业、纺织服装业由于人工成本、享受国际市场优惠待遇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这也意味着,中国鞋业出口面临来自越南的竞争越来越大,且未来后者人工成本等优势将继续凸显。 市场机会:对美出口风险增加,新兴市场潜力更大 2016年,我国共出口税则号为6402的塑料及橡胶鞋靴54.46亿双,同比上升仅1.37%,价值213.98亿美元,同比上升8.31%。
图表5:2016年我国塑料及橡胶鞋靴出口主要国别数据 2016年,我国共出口税则号为6403的皮革面料鞋靴6.19亿双,同比上升0.03%,价值90.15亿美元,同比上升14.07%。
图表6:2016年我国皮革面料鞋靴出口主要国别数据2016年,我国共出口税则号为6404的纺 2016年,我国共出口税则号为6404的纺织面料鞋靴26.80亿双,同比上升1.52%,价值110.51亿美元,同比上升10.71%。
图表7:2016年我国纺织面料鞋靴出口主要国别数据 2016年,我国共出口税则号为6405的其他鞋靴4.46亿双,同步上升2.53%,价值13.92亿美元,同比上升10.04%。
图表8:2016年我国其他鞋靴出口主要国别数据 美国 美国是我国鞋类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16年,我国对美国鞋类出口11.02亿美元、16.91亿双,分别占我国鞋类出口的25.15%和17.37%。2016年,从中国进口的鞋类产品占美国鞋类进口总额的57.82%。中国对美国鞋类市场的依赖度非常高,最近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未来中国鞋类出口美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由于中国鞋类产品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美国主要客户很有可能会将生产订单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避免高税收。因此,对于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外贸企业,应当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和国际贸易风险,及时做出适当的市场调整。 拉丁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