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医界》了解,促使一些医生走向市场的原因,还有就是在原单位职业发展受阻。比如一些年轻有为的副主任医师,看着科主任让贤遥遥无期,甚至连手术的机会都不多,职业发展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离开;一些高年资医生则在医院权力斗争中成为了牺牲品,愤然选择离开。
而这样的医生恰恰是市场求之不得的优质医生资源,因此橄榄枝自然不会少。
九、达到职业顶峰的大医生正批量走向市场
对于霍勇、段涛、郭树忠这样的主委级医生来说,绝对是体制内的人生赢家,应该说早已名声在外。
但据《看医界》了解,越来越多的顶级医生不再留恋于职业顶峰的风景,而是纷纷计划走向市场,重头再来,实现自己更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十、想把国外理念引入中国的医生
对于中国大多数三甲医院医生来说,大多有机会到国外去进修深造,然而一旦出了国,了解到西方的医疗体制和医生工作状态,一些医生回国后心就“野”了,开始希望追求心目中的工作状态,把国外的医疗理念引入国内。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追求自由执业,不惜放下名利,走向市场。
对此《看医界》总编辑、蓝医汇创始人郭惊涛表示,10万级别的医生流动规模应该还是短期的,未来必然会出现100万级别的医生流动潮,越来越多的医生将实现多点、自由执业,“共享医生”的时代正在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