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好人精神厚植沃土,凡人善举接踵涌现,南通网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18
摘要:南通网由南通日报社主办,是南通地区最权威的主流新闻门户和资讯平台,南通新闻最快权威发布,南通资讯最大网络平台。

继“诚信妻子”施建银上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后,近一个月来,爱心城市如皋连续上演六旬母亲8年洗碗替子还债、75岁的熊存海悉心照顾卧床妻子20个年头等一系列感人故事。

素不相识,毫不犹豫出手相救

8月5日,“直播南京”报道“乘客突发疾病 三位医生热心救援”的爱心故事,在网上疯传,参加救助的两名女医生来自如皋人民医院,其中一人叫萧红。

“4日下午5点半左右,我和同事乘坐D5528次海安开往南京的动车,广播里突然传来一位女乘客连续上吐下泻、急寻医生的播报,我和同事以及省中医院的一位男医生闻讯赶去,对患者采取救助措施,初步诊断这位女乘客患的是急性胃肠炎。火车到站后,被120送到医院治疗,接诊医生说,多亏路上急救处置得当才无大碍。”萧红说。

素不相识,却毫不犹豫出手相救。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如皋当地。“扑通”,6日下午3时,一位老人从焦港船闸上游码头跌入水中,当时,联通公司工人正在百米开外抢修被采砂船碰擦掉落河中的光缆,如皋地方海事处0639号海巡艇在施工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听到“有人落水了”的呼救声,海巡艇迅速赶往出事地点。此时,一个路过的村民已跃入河中,从身后抱住正在水面上挣扎的老人。海事人员抛出救生圈,村民使劲向上托,海事人员连抱带拉,合力将老人救上了海巡艇。老人叫朱庆许,家住江安镇朗庙村15组,今年100岁,平时喜欢溜达,当天他打着遮阳伞沿焦港船闸上游河边闲逛,撑开的遮阳伞撞上院墙拐角处,顿时失去重心,不慎跌入河中。

温暖长情,悉心照料亲人邻居

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3时,75岁的城北街道志勇村村民熊存海,都要准时给卧床20年的妻子翻身、按摩,“最怕她长褥疮、肌肉萎缩,只要有空,就给她按摩。”

熊存海和妻子都是农民,1999年,妻子不幸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前后经过十多次手术,留下了后遗症。二十年来,熊存海穿梭于家和田地间,始终默默守护在妻子身边。最近两年,妻子病情加重,吃饭、穿衣、上卫生间都要靠熊存海料理:“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就要尽心尽力照顾她,这个家,有她才完整。”

“我中风10多年了,每天中午他都给我送来热饭热菜,心里过意不去呀。”16日上午11点20分,熊存海跟往常一样,给邻居周庆辉送去午餐。周庆辉生活不能自理,儿女又在上班,熊存海便挑起照顾的担子。

有时,熊存海还会把周庆辉抱上轮椅车,推着去村里逛逛,看看风景,散散心。

诚信大义,8年洗碗替子还债

“老公,你的欠债我终于还清了!”3个月前,搬经镇高明庄村妇女施建银通过扛钢管还清10万元欠债的诚信故事,经江苏高院一则抖音视频报道后火遍全国。短短3个小时,点击量就达到了1700多万,超过10万网友留言评论。24小时内,该视频累计点击量超过3700万次,点赞333万次。央视《新闻联播》以《平民英雄 成就不平凡人生》为题,报道了她的事迹。

“信义妻子”享誉全国之后,如皋又传来“诚信母亲”的故事。

7月23日下午,68岁的如城镇方庄村村民丛慧玉站在全省法院执行表彰大会的舞台上,介绍她8年洗碗替子还债的经历。

8年前,经营一家装饰公司的独子洪勇意外去世,债主纷纷找上门,丛慧玉和丈夫这才知道,儿子欠下了50多万元,这对一辈子务农的老人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人家挣钱不容易,咱们欠的债一定要还上。”料理好儿子的后事,老两口先用儿子的赔偿金、到账的一笔工程款以及向亲戚东拼西凑借来的9万元,还清了银行贷款和工程款。

家里开销需要钱,几个工人的工资还没还,丛慧玉与丈夫决定打工赚钱。从此,丛慧玉成了饭店的洗碗工,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打理菜地,白天去饭店洗碗、洗菜,晚上11点钟回家,头上戴上灯套下地干活。2016年,丈夫因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她独自一人扛起这个家庭和儿子的债务。500元、3000元、1万元……只要有人拿着借条登门,她就想尽办法把钱还上。而对于自己,她却极度吝啬,经常挂面加酱油拌一拌就是一顿饭,8年来只因出去喝喜酒才买了一件新衣服。

爱潮涌动,市民捐助特困学子

本月初,一篇《爸爸,我考上了清华大学,以后别再对我撒谎了》的新闻在社交网络刷屏。周鹏宇的爸爸周建中是一名瓦工,去年7月,周建中患上肝癌,癌细胞又转移到了肺部,而当时周鹏宇刚进入高三关键期,夫妻俩决定瞒着儿子,只说爸爸身体出了点小问题。周鹏宇知道父亲患病,但没有人告诉他到底是什么病,直到有一次无意间看到手机上诊断书的照片,他才知道父亲患的是重症。得知父母的良苦用心,他默默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拼尽全力去学习。

周鹏宇高考考了421分,被清华大学机械航空与动力类专业录取。可是,看病花费20多万元,家中已负债累累,周鹏宇的学费成了难题。得知这一家的困境,如皋市民纷纷献爱心,一夜之间,捐款5万多元,每一条转账信息后面,都附有一条温暖的祝福语。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镌刻在如城东大街迎春桥头的这副对联,百年来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如皋人的灵魂,厚植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心接力中,在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里,如皋人不断为自己的城市添加“爱”的篝火,垫高“善”的河床。

“一条条暖新闻,就是如皋市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彩答卷。凡人善举频繁涌现,铸就了大爱如皋的城市之魂。”如皋市委书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张建华说,一个好人就是一座精神丰碑,一群好人感动一座城市。近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推出一系列礼遇好人的举措,用好人精神厚植文明沃土,打造爱心城市,构筑道德高地,全市涌现爱心团队、爱心大使219人(个),评选三届如皋市道德模范17位,16人当选“中国好人”、26人当选“江苏好人”,展示好人文化的如皋爱心城市馆也于上月底开馆迎客。

记者 杨新明 通讯员朱登峰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