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精英能源”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三类能源形态的大规模应用,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精英能源”表现出三个特性:一是不够多,储量总是有限;二是不够用,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全部能源需求了;三是不够好,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和损害,形成“迭加蝴蝶效应”。 现代能源利用趋势是由“高碳”向“低碳”、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变,由“黑色”向“绿色”转变。从柴薪到煤炭,再由煤炭到石油,由一种高效的能源形态替代低效的能源形态,具有自然选择的意味。 能源转型主要针对能源消费量转化、能源形态转变以及能源资本转移,是对庞大的社会工业体系、生产方式、经济结构重塑的过程。这对所有国家都是巨大的挑战,尤其对于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在经济上有所牺牲,就很难在环境约束和成本约束中达成平衡。能源转型不是单纯地用一种能源形态替代另一种能源形态,而是整个社会的综合转型,是对能源资本DNA结构四种“基因”的“基因改造工程”。 能源转型的一般含义,就是由新能源代替旧能源。对于什么是新能源,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认识:一是能源形态利用的先后次序,二是能源利用技术手段的新旧程度。 能源形态转型,主要是由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之间存在着三个不同:第一是有限可用性与永久可用性;第二是有排放物与零排放物;第三是体系差异。越用越少的能源总要被理论上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替代,落后的能源利用技术总要被先进的技术所替代。能源转型的难度或障碍,主要是如何克服第三个不同,打通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体系转换通道。 能源转型是一场革命,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低碳取代高碳(油气取代煤炭);第二步,无碳取代有碳(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从现在国际上的一些实践来看,这是可以做到的。人类的决策可以加速能源系统的转变,但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能源发展的自然属性,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都要减少能源的消费,逐步加大非化石能源的供应比例,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能源的转化效率,这是能源供给革命的本质要求和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