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岗位设置中,编辑岗位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如今在类型化广播特别是地方媒体中,受人财物等诸多因素限制,专职的编辑岗位严重短缺,而类型化广播又是以非新闻专业的主持人才居多。比如:交通频率主持人大多是对汽车知识、交通法规、二手车评估等了解精深的专业人才;音乐频率的主持人大多是对音乐领域研究颇深的专业主持人;生活频率的主持人大多是对生活服务门类有相当了解的生活杂家……这些对类型化广播近乎专业“门外汉”的主持人来说,如果没有专业的资讯编辑来与他们进行配合,想编辑一档内容丰富且贴近性、时效性、服务性较强、文字精练的新闻资讯节目,显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要解决这一难题,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设置专业编辑岗位,由他们负责编辑全天资讯节目。此种方法简单高效,切实可行。二是通过新闻编辑知识培训手段,着力提升现有主持人的专业编辑水平。目前,这种办法十分普遍。因此,应当把提升编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并通过邀请专家培训、加强节目评析等途径努力达到目标。 四、提升对新闻资讯的解读能力 对新闻资讯内容的解读,是媒体传播岗位的普遍要求,虽然对于新闻广播之外的类型化广播,在资讯解读的深度广度方面要求不是那么高,但也不应缺位。在播报资讯时,受众希望听到这则新闻发生的背景、幕后故事以及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影响,也希望能听到节目主持人的观点,并希望通过观点交流达到情感的共鸣。当然,要做到及时解读资讯,还需要主持人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某家广播媒体的节目主持人在播报国庆长假资讯时点评道:“外出旅游真是太幸福了!”然后意犹未尽,又随口来了一句:“如果能让我每天睡大觉又能有钱花,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显然,这样的点评与我们一直倡导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主流价值观不一致,这样的话不说为好。 总之,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播、引导舆论是其职责所在,人民群众时时刻刻需要资讯来丰富、满足生活需要,这也给广播电视媒体带来要求。类型化广播播报新闻资讯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关键一环,广播媒体应把加强新闻资讯服务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研究细节,结合频率特质,不断提升水平,努力让资讯节目在类型化广播快速发展的路途中绽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