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仁乡村洞天福地景区,石奇洞美,天清气朗。“下午两点有两个旅行团过来,请我们的导游等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游客接待工作。”洞天福地景区运营部负责人冉龙照正在景区游客接待处准备接团事宜。冉龙照是仁乡村本地人,景区开放运营后便在此工作。据他介绍,目前单是运营部就有本村的三十多名群众,年轻有文化的做导游或参与运营管理,年长文化少的做保安、保洁员、食堂工人,工作强度不大,收入相对稳定。 洞天福地景区保洁员王仕贤外出务工在年龄、文化方面都有限制,他表示能在景区里稳定务工,很安定和知足。“自从洞天福地景区开发以来,我就一直在这里工作,都有五年了。还有同村三四十名群众也在这里工作,可以说我们很多人都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定了。”谈起在家门口吃旅游饭的事,他很是高兴。在景区食堂务工的脱贫户韦美金同样年纪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每天协助其他厨师一起为景区员工张罗三餐,忙完之后可以随即回家干农活、忙家务,两头均可兼顾。“我在这里上班已经两年了,工资一个月1500元,忙完这里我就可以回家喂鸡喂猪,很方便。”韦美金说。 为了让更多像冉龙照、王仕贤、韦美金这样的贫困户和普通群众能搭上旅游车,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自洞天福地景区开发后,仁乡村便以资源形式入股,全村集体每年可分红6.4万元。同时,仁乡村村委会还与景区达成了贫困户优先务工协议,22个贫困户实现在景区就近务工,并与景区签订了摊位免租金3年协议,获得12个固定摊位用于贫困户出售农特产品。2019年,仁乡村还争取到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帮助60户民宿主完成了民宿的外立面装修,进一步打造仁乡村民宿产业群。目前,仁乡村正规划开发百魔洞与洞天福地旅游环线,投入1000万元升级景区道路。 自2017年以来,仁乡村将后援单位自治区旅发委帮扶100万元资金入股巴马寿乡旅游集团,将县财政集体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大鹏新区帮扶10万元、县市奖励脱贫村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投入巴马梦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按每年8%红利充实村集体经济,增强内生动力,依托分红保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将自治区旅文化和旅游厅帮扶建设的仁义黑木耳合作社基地与明天集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固定收益3.2万元/年,村集体经济达到16万元以上。为了确保全村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并吃饱旅游饭,仁乡村利用土地资源入股洞天福地,并洽谈物业、务工、摊位合同,依托洞天福地景区促进贫困户务工,在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更多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齐步走上致富路。(罗荣玉 詹伟誉 邓丽贞) 责编:张靖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