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地点: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江苏省现代美术馆1、2、3号厅 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题写本次展名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扬子晚报携手70位江苏当代名家,隆重推出第五届扬子晚报艺术节——“时代春光”江苏当代名家书画大展,画笔颂祖国,传递中国声音。本次书画大展将运用全媒体手段进行传播。除了展览前在扬子鉴藏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参展艺术家之外,还将运用直播、视频、H5等新媒体方式进行传播交流。 本期我们要向大家推介的是:花鸟画名家忆君先生。 ☆参展艺术家:忆君 忆君,湘潭人氏,供职中国国家画报,一级美术师,擅长花鸟画,致力银杏专题研究与创作,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国花鸟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大隐美术馆馆长、中国写意花鸟画金陵组会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中原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原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受聘多所高等学府教授及吕凤子学术研究会、江苏省文联艺术研究中心、南京书画院等文化艺术机构研究员,和正则画院、南京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达摩禅画院特聘画师,及中国扬州鉴真书画院高级顾问、《世界书画家报》中文版学术顾问、《花鸟画研究》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等。其艺术传略为《江苏省美术家人名词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鉴》等十余部辞书收录。作品在国内外多有展出、发表、收藏和获奖,举办过多场个人画展。2004年,被中国书画报等三家机构评为“中国书画百杰”。 ☆忆君参展作品 金陵花鸟又一家 ————浅议花鸟画家忆君先生 就艺术作品而言,只有当作者对世界有了自己独特看法,并有着强烈欲望将其表现时,这种艺术创作才可能显现不凡魅力,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具存在价值。 忆君先生的花鸟画,试图以一个现代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将现代审美观念与传统意蕴相融合,大胆突破传统花鸟画的构成定式,把人们带入新的思维空间和审美领域。 也许是齐白石大师的同乡之缘,凭籍这块神奇土地所冥然的艺术天赋,使得忆君先生的创作始终盈溢着一股掩抑不住的才情和灵性。孩提时,忆君即深得山水画家、美术理论家黄廷海先生启蒙教诲,其后成为开一代写意画风的著名画家张正吟先生二十余载的入室弟子,并兼得刘海粟、林散之、钱君匋、陈大羽、喻继高等前辈大师教益,奠立了笔墨造型的坚实基础与艺术理念的基本架构。而上探古人,近法各家的潜心研习,使得他对贯穿于传统花鸟画发展的精髓内涵皆有宏观约取的领悟。他囊笔负笈,遍历九州,意在师造化,法心源,夺天工。 笔墨当随时代。几十年来,忆君先生在花鸟画探索中凝神观道,多般尝试,力图基于传统技法契合出时代精神的视觉图式,同时在反观传统的取向中感悟师法而无法、无法之极乃为至法的真谛,从而变其法,留其韵,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传其心声。 注重创新的忆君,是一位遵循国画传统理趣与法度的画家,在曼妙而富有意趣的创作中,他都是基于此而有机处理多般元素中内在与外在的各种辩证关系,诸如黑与白、墨与色、干与湿、有意与无意、大墨渖与小笔触的对比关系,注重画面整体韵致与局部刻画相和谐。其作品所展现出的墨色精妙变化,使画作得以内蕴的深邃幽远,各种花木鸟禽的表达多以墨色巧以渲染,再结合勾、点、皴、厾,将花木结构与翎毛肌理加以抽象夸张和别致处理,以独特的看似随意糅写的缜密笔触,画出凝炼的颇具个性的视觉效果,力图表述其内在的神韵特征。尤其是作品中线条的灵动与墨的渗变,巧妙地交融出现代笔墨意味,这种技法的运用与画面基调的谐和所折射的“深层文化暗视”,已成为他独特的花鸟画语汇。 观忆君作品的构图,于寻常中屡现巧妙,深厚的造化感悟和丰富的画外素养,使其画境自成高格,往往给人气息清脱,气象别具之感。他的不少佳作得造化之精微,游心神于象外,细腻而不紧迫,丰满而具空灵,于自然中渗透理性,于激情间尽显韵致,形备神足,内蕴充盈,常使观者得以深切体验画家情感意绪的涌动和宇宙万籁的亦幻亦真的悠然情致。 忆君不同题材的花鸟画作品,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崭露头角,至九十年代,其创作已臻状态,佳作频出。那时,他参加过不少全国性、省市级和海外画展,获得过“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展”最高荣誉金奖和“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展”、“中原杯书画名家邀请展”等金奖,及“中国艺术研究院97年度中国文化艺术研修会精品展”、“中国书画家作品展”、“首届全国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等优秀奖。 亚明先生在近水山庄看过忆君一批作品,即兴长跋两百字,并题写“忆君先生花鸟画展”,嘱其办展。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先生观过忆君作品后,即以年届百岁的期许,题词“金陵花鸟又一家”。 经过一系列创作方向的探究与调整,忆君于上世纪末已将涉及多年的银杏题材作为自己致力的创作主题。他运用扎实的传统水墨功底,融汇现代绘画理念不断开拓银杏专题研究与创作,并结合银杏所象征的民族精神、所拥有的国树地位、所寓意的恒久吉祥,和历代被儒、释、道分别尊为圣树、佛树、神树的文化特质,以及作为中国独有树种的瑰宝价值,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汇和文化艺术见解,奠定了他对于中国银杏画课题的开创性地位,受到画界与理论界等方面的肯定与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