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加强市场粮源调度,有序组织拍卖政策性粮源,有效保障了市场需求。目前为止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除了个别市县,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 “从此次应对新冠疫情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了各负其责、守土尽责。” 自力更生 粮食自给为国家筑起牢固安全线 这次疫情充分证明,中国人牢牢端稳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主动。 中国对粮食进口依赖度很低。适度进口外国粮食,主要是为调剂余缺,有效缓解国内农业资源压力。我国谷物进口量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2019年,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 (数据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基于稳定供给与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目前国内粮价平稳,“官方数据显示3月份标准粉的零售价是3.88元/公斤,与1、2月持平,中等晚籼稻和粳稻售价也基本与1、2月保持一致。说明国家对粮食的高度重视,充足产量与充足供给保障粮价在疫情防控时期平稳运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钟钰表示。 但是国际粮价明显受到影响。“根据国际粮农组织显示,泰国B级二等大米的价格1月份是468美元/吨,现在3月份达到509美元/吨,也就是上涨了41美元,国际粮价确实受疫情影响上涨。”钟钰评价。 针对网上一些“由于进口受影响粮价明年会大涨”的言论,党国英指出,“粮价不大可能会出现延宕性增长,国家政策跟上,地方积极鼓励,政府及时根据疫情情况对春耕进行安排,供给稳定,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强调的重点,具有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始终坚持将国粮之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此次疫情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粮食基本自给的重要意义,也充分验证了我国完善可靠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小麦、稻谷、玉米不同,中国是大豆的进口大国。去年我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85%左右。 “目前我们国家大豆正常进口,并没有受到影响。”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介绍,“巴西大豆生产出口多数销往中国,目前巴西大豆处于收获季节,据了解今年产量增加,可能达到1.21亿吨左右,出口量也会增加,目前巴西农场主、政府都将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持出口顺畅。” “客观来说,中国有很多种类的油可以替代豆油,加上之前的储备粮油,限制出口政策的负面效应有限。”党国英表示。 “我国大豆进口规模和依存度较高,这是由于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畜牧类、肉类、蛋白质产品需求增加导致。根据国际机构预测,4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大约比去年减少10%,影响属于正常范围内。”钟钰介绍。 在钟钰看来,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是我国进口大豆的来源地,可能因港口、物流或运输受到影响。大豆限制出口可能造成国内大豆和豆粕供给不足,会影响到下游的畜禽、畜牧产业以及产品的供应,需要提早谋划,在供应链建设上下功夫。 按期启动高效春耕生产,辅以坚实可靠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以及长期粮食自给自足的安全结构,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正发挥强大作用,及时有效应对疫情对各国粮食安全的冲击。我们可以放心地说一句,中国有粮,心中莫慌!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