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国际油价为何又现“断崖式”暴跌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23
摘要:国际油价为何又现“断崖式”暴跌

  沙特人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由其倡导建立并平稳运行了近4年的石油减产联盟“欧佩克+”,在短短几天时间内迅速滑向“土崩瓦解”的边缘。

  3月6日,“欧佩克+”新一轮减产谈判破裂,俄罗斯“强硬拒绝”承担50万桶/日的减产份额,随后沙特迅速启动“价格战”,向其所有原油买家开出史无前例的折扣,当日国际油价应声暴跌30%至30美元/桶附近,将国际油市推入了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黑暗时刻”。

  4天之后,沙特宣布将原油产量由当前的970万桶/日大幅提高至1230万桶/日,并强调所有欧佩克产油国都将维持甚至提高市场份额;俄罗斯方面随即回应称,俄罗斯有能力将产量提高50万桶/日至创纪录的1180万桶/日。

  《华盛顿邮报》指出,这场因减产计划谈崩而引发的“价格战”,是一场产油国之间代价高昂的赌局。《莫斯科时报》撰文称,国际油市将不可避免地忍受一段“流血”的日子,这同时也是一场对政治神经和财政储备的考验,产油国们“谁先眨眼谁就输”。

  减产联盟的内战对国际油市的“杀伤力”显而易见,期间美股20年来的首次熔断更让各方意识到,它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油市,不少观察人士甚至认为它有可能再次引发全球化的经济危机。那么,此次“欧佩克+”谈判崩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价格战”到底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未来的“欧佩克+”以及国际油市又将走向何方?

  沙特、俄罗斯针锋相对

  “大幅降价+增产”毫不手软

  这不是沙特第一次打响“价格战”。早在2014年下半年,沙特就曾试图通过疯狂增产来持续打压油价,最终目标是将价廉量多的美国页岩油挤出市场。2015—2016年间布伦特油价由此一路狂跌并长期维持在25美元/桶上下。戏剧性的是,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靠举债熬过了油价低迷期,并逐步适应了低油价环境,而财政支出高度依赖石油的沙特却没能抗住,不得不联手俄罗斯实施减产。“欧佩克+”——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减产联盟应运而生。

  事实上,在3月5日第178届欧佩克特别会议结束后,欧佩克还坚信俄罗斯引领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会与他们“统一战线”,并在第二日的例会通过“再增加150万桶/日减产量”的协议。可惜事与愿违,3月6日的“欧佩克+”例会在经历了剑拔弩张的谈判之后,俄罗斯的“强势拒绝”最终让深化减产计划落空。有观点认为,沙特早该有所警觉,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没有按计划“旁听”3月5日的欧佩克内部会议,已经预示俄方不会深化减产。

  据了解,“欧佩克+”在去年底刚刚达成了深化减产的决定,即在减产120万桶/日的基础上再增加50万桶/日,达到170万桶/日,加上沙特“贡献”40万桶/日的额外额度,2020年第一季度“欧佩克+”减产规模将达210万桶/日。为抵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需求的大幅下滑,并进一步抬升油价,此次欧佩克提出了再额外减产150万桶/日的计划。如果计划达成,那么“欧佩克+”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的减产规模可达360万桶/日。

  然而,俄罗斯当前仅支持延长现有减产协议,因为他们认为,40美元/桶上下的油价水平对其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来讲是可接受的。彭博社指出,俄罗斯在本财年财政预算中设定的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42.40美元/桶。

  与俄罗斯的态度“不积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特一直以来都是减产的最大拥护者。沙特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其财政预算高度依赖石油经济。根据IMF预估,沙特财政平衡油价高达80-85美元/桶,即使沙特自身的估计也高至70-80美元/桶。换言之,当前40美元/桶的油价难以满足沙特财政平衡的要求,沙特迫切需要通过减产拉升油价。这使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减产分配一直不均衡,而随着减产活动的不断推进,这一失衡变得越来越明显。彭博社汇编数据显示,去年沙特平均承担了“欧佩克+”约65%的减产量,而俄罗斯仅占到11%。

  耐心告罄的沙特最终开启新一轮“价格战”。3月8日,沙特宣布大幅下调了不同级别的主要原油官方售价,打出了史无前例的折扣幅度。其中阿拉伯轻质原油出售至亚洲的价格较3月下调6美元/桶,出售至美国的价格下调7美元/桶,出售至西北欧的价格下调8美元/桶。相比之下,俄罗斯旗舰级乌拉尔原油出售至西北欧的折扣价仅为2美元/桶。

  两天后,沙特再次宣布,将从4月份开始把石油产量由当前的970万桶/日提高至1230万桶/日,并强调所有欧佩克产油国都将维持甚至提高市场份额。俄罗斯方面随即回应称,俄罗斯有能力将产量提高50万桶/日,这将促使俄石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80万桶/日。

  国际油价狂跌三成

  重返谈判桌只是时间问题?

  在减产计划落空、油价折扣飙升、日产量骤增的大背景下,近期本就处在下行通道的国际油价接连出现暴跌。

  3月6日减产会议结束后,国际油价随即骤降10个百分点,创5年多来单日最大跌幅。其中,布伦特原油下跌逾9%,收于每桶45.18美元;WTI下跌逾10%,收于每桶41.28美元。两者均创近年来价格最低水平。

  3月9日开盘后,布伦特原油价格最低一度触及31.38美元/桶,较前一日下跌达30%;WTI一度触及30美元/桶关口,较前一日跌幅20%上下。

  3月10日,布伦特原油和WTI均出现轻微反弹,3月11日则继续下跌。截至记者发稿,两大基准油价仍然徘徊在30美元/桶上下。

  华尔街普遍认为,布伦特原油可能“坠落”至20美元/桶甚至10美元/桶区间,有些交易员甚至已经开始以史为鉴,寻找油价潜在目标。1998年12月,布伦特原油曾出现过9.55美元/桶的历史最低点。有分析师认为,再次受到沙特“自杀式降价”冲击且被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之下的国际油市,跟1998年极为相似。

  世界数据图谱分析平台KnoeMa汇编数据显示,沙特石油生产总成本为8.98美元/桶,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总成本则为19.21美元/桶。换言之,仅从原油生产本身来看,当前的价格是可以承受的。

  但华电集团清洁能源公司高级经济师朱润民认为,一旦打起“价格战”,油价就没有底线了,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尽管俄方一再宣称已做好应对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的准备,沙特也不怵打价格战,但两个国家都应该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去应对油价在当前这种极端低位长时间运行。”朱润民表示,“如果国际油价持续在30美元/桶左右运行较长时间,不仅全球绝大多数石油生产商面临破产,不少以石油出口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和经济支柱的国家也将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3月8日沙特股市盘中暴跌7%,沙特阿美股价一度跌破发行价,两日后该公司宣布暂停股票买卖,原因是“等待重要事务公布”。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