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外交部公布了中方针对美方打压中国媒体驻美机构行为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至此,美方的种种歧视和限制性行为,中方也将“悉数奉还”。 而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光怪陆离的世界百态。 有些政客企图靠污名“中国病毒”转移焦点;有些国家相互扣押防护物资;还有些人造谣“中国制造”有毒…… 面对污名化和造谣,中国如何出手?这周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能找到答案。 1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升级对中国媒体的歧视和政治打压。 2018年12月,美方要求有关中国媒体驻美机构注册为“外国代理人”,2020年2月将5家中国媒体驻美机构列为“外国使团”,随即又对上述5家媒体驻美机构采取人数限制措施,变相大量“驱逐”中方媒体记者。 虽然中方对此多次严正交涉,遗憾的是,美方依旧我行我素。对此,中方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主要包含三大方面: 第一,要求5家美国媒体驻华分社向中方申报在中国境内相关书面材料。 第二,要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部分美籍记者交还记者证,今后不得在中国继续从事记者工作。 第三,将对美国记者采取对等限制性措施。 记者注意到,以上并未是反制措施的全部,“如果美方一意孤行,错上加错,中方也必将采取进一步的反制措施。” 中方的反制行为,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本周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耿爽针对性作了充分的解释。 比如蓬佩奥总挂在嘴边的说法,称五家中国驻美媒体机构受中国政府控制,不是真正的独立媒体。 对此,耿爽做了非常坦率的回复——从中美建交的第一天起,美方就清楚知道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中国媒体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的第一天起,美方就清楚知道中国媒体的属性。40多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媒体的属性也始终如一,没有改变。 “中方无意改变美国的政治制度,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他再次发问,“如果美方像自己声称的那样,相信自己制度的优越性,相信西方民主自由终将取得胜利,那么为什么惧怕中国共产党,惧怕中国媒体?” 面对美方多方面的无理打压,一些媒体也表示不解:“整个世界都期盼中美两个大国能够合作抗击疫情,但事情似乎却正在走向反面。” 中美两国如何摆脱这一困境,耿爽给出了答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方一直同美方保持沟通与合作。我们愿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疫情,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希望美方能够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同一个问题,不知道华盛顿方面会如何回答? 2 “中国制造”有毒?有本事别用 被“污名化”的不止有中国媒体,还有特朗普口中的“中国病毒”。 有媒体曝光特朗普的讲稿中,将原本的“新冠病毒”字样被手写改为“中国病毒”。还有一些美方官员近来也多次指责中方分享疫情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耽误了美方的疫情防控。 事实会说话!耿爽直接列了一张时间表: 1月3日,中方开始定期向美方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举措。 1月4日,两国疾控中心负责人通电话。中方通报有关情况,双方同意就信息沟通和技术协作保持密切联系。 1月25日,特朗普总统发推特称,中国人民一直在非常努力地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美国非常欣赏中方的努力和透明度。 1月27日,中美两国卫生部门负责人通电话。美方对中国政府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透明姿态及双方正在进行的卫生合作表示赞赏。 1月29日,中国国家卫健委通过官方渠道告知美方,欢迎美国加入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美方当天即回复表示感谢。 2月7日,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特朗普总统在通话中对中国应对疫情举措给予积极评价,并在当天发推特称,中国正在采取严格的防控,将会取得成功。我们正在与中国密切合作。 2月8日,两国卫生部门负责人再次就美方专家参加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的安排进行沟通。 2月11日,两国疾控中心负责人就流行病学技术问题及相关防控策略进行交流。 2月16日至24日,包括2名美国专家在内的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对中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对中方疫情防控举措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特别指出,中国也在保护国际社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各国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3月12日,美国驻华使馆应邀出席中国国家卫健委同世卫组织共同举办的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 3月13日,特朗普总统向记者表示,中方分享的数据有助于美方抗击疫情。 显而易见,这两个月来,中方及时向美方提供了信息,开展了技术合作,也为全世界抗击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遗憾的是,美方浪费、挥霍了中方争取来的这些宝贵时间。 不仅是美国,中方及时向世卫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同包括秘鲁、西班牙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医疗卫生合作,交流分享医疗救治经验。 而针对病毒源头的问题,外交部也多次强调,需要听取科学和专业的意见,应该让科学家来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信口开河、妄下结论对各国抗击疫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制造恐慌和歧视。 更为可笑的是,个别西方学者称从中国购买的产品都有新冠病毒。同时,也有一些关于“中国制造的产品携带病毒,呼吁抵制中国制造”的论调。 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防疫和医疗物资生产和出口大国。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国家都面临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防疫物资缺口,希望得到中国援助或从中国购买。 针对“中国制造有毒”这类危言耸听、颠倒黑白的言论,耿爽说了3个“不”:请说这种话的人,不要戴中国制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国生产的防护服,不要用中国出口的呼吸机,以免染上病毒。 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才是抗击疫情的正确姿态。 3 “谢谢,请尽快援助更需要的国家” 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也遭受重创。 一方面,拦截物资时有发生。在欧洲,已经出现过多次扣押别国口罩的行为;另一方面,“地区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美国官员称,白宫正准备将医疗供应链从中国等国家转回美国,以降低对外国的依赖。 事实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早已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论以任何借口或任何方式,试图人为切断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甚至鼓噪“转移”“脱钩”,既不现实,也不明智。 要想解决医疗物资匮乏的难题,更需要完善全球产业链,中国在其中将努力扮演好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