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油价行至30美元关口之际,国内的石化股却上演了逆势行情。化工概念股午后持续拉升,上海石化封涨停,华锦股份涨超7%,东华能源、岳阳兴长、三友化工等跟涨。 有分析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中国作为石油的主要进口国,在原料成本降低以及国内特有的成品油调价模式下,国内石化产业受提振。 当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原油价格息息相关。据卓创资讯测算,3月6日收盘,国内参考原油变化率为-9.12%,对应汽柴油下调370元/吨,调价窗口为3月17日24时,当市场普遍认为本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几成定局之时,因欧美原油盘中价格跌破40美元/桶的地板价红线,令部分市场人士表示是否有望因重启地板价而不做调整。 据了解,2016年1月13日,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设定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设“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其中调控上限(天花板价)为每桶130美元,下限(地板价)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 不过,据卓创从相关人士了解到,“地板价”所对应的40美元/桶红线更多的是参考多种油价的本周期均值,原油均价高于40美元/桶的部分,成品油限价或仍将按幅度进行调整,低于40美元/桶均价的部分不做调整。 因距离调价窗口尚有6个工作日,故欧美原油价格单日跌落40美元/桶并不足以重启“地板价”。不过,卓创资讯分析师杨霞认为,国际原油市场仍有继续下跌的风险,届时不排除地板价时隔四年重启可能。 在“地板价”机制下,意味着国内的成品油价格或难以跟随国际油价,而这将给部分成品油销售企业带来潜在的利润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