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硬核网红张文宏教授又来上课!这一次,他给大家比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流感)和SARS三者的不同。 “在流感、新冠肺炎面前,“我们只听到时钟的滴答滴答声,从来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但预防措施却是非常确定的:戴口罩、勤洗手、碰拳不握手......”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说。 无独有偶,各路大佬们都在拿新冠肺炎和流感说事。 “若将二者进行比较,哪个更让人头疼?”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百年科普月刊《科学美国人》发文指出,新冠肺炎和流感是否具有可比性?我们从防控流感的百年历程中,能吸取哪些经验,用于抵抗新冠? 面对新型病毒,我们总是更恐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24时,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171例,累计死亡病例908例。同时,截至北京时间2月10日12:00,全球范围内有确诊病例371例。 而针对流感来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2019年9月至今,仅美国的流感确诊病例超1900万,住院患者数超过18万例。死亡病例已有1万余例。 光从发病数据看,新冠肺炎和流感似乎不具可比性。 也因此,《华盛顿邮报》称,快速传播的流感病毒已导致美国诺克斯维尔多所学校关闭,造成克利夫兰当地的献血量降至危险水平,导致北卡罗来纳州威尔逊地区的医院限制就医人数。“流感比新冠肺炎的威胁更大,但关注度却不如后者。”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协调应对新冠病毒工作组成员Anthony Fauci说,他经常被问及,在季节性流感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之际,为何政府却在关注新冠病毒。“原因是,尽管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但季节性流感有其确定性的部分。我可以告诉你,进入三四月份,感染和死亡人数就会下降。” 相比之下,新冠肺炎完全是个“新生事物”。对于任何我们感到未掌握其足够信息的事物,我们都觉得是一种威胁。 新冠肺炎死亡率更高?统计上报不足 这是决定疫情暴发杀伤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目前我们知晓最少、又最想知道的信息之一。 流感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流感每年可导致全球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约有10亿人患流感。其中,重症病例约300万-500万,发生比率约为0.05%;死亡病例约29万-65万。 在美国2019-2020年流感季中,约有0.05%-1%流感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死亡人数破万。而我国卫健委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报告流感发病215.1万例,同比增加252% 。 新冠病毒:据WHO 2月4日数据显示,截至当时中国报告的2万余例确诊病例中,约14%为危重症,死亡率约为2%。这两个数据看似高于流感。但事实上,要评估新病毒的致死性,是一件难事。因为现在收集的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疫情暴发初期。这些病例恰恰是最糟糕的。同时,由于轻症患者可能始终没有去看医生,这可能会导致《医学界》在推算死亡率时,出现“严重倾斜”。 1月28日,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Alex Azar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更多轻症病例被发现、上报,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可能会下降,“比我们最初认为得要低”。 而加拿大西奈山医院传染病学家Allison McGeer提醒,即使死亡率低,仍因警惕。以流感为例,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一,但美国每年仍有约20万人因感染住院治疗,上万人死亡。这就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基本再生数。 SARS的R0曾从2.6降至0.4,事在人为! 流行病学领域用来衡量病毒传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为“基本再生数”或R0。也就是一个感染某种病毒的人,把病毒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流感病毒:WHO称,R0为1.1-2.0。《纽约时报》援引美国CDC数据称,2019-2020年流感季,美国流感的R0值约为1.3。即1个人平均感染1.3人。 新冠病毒:又是一个仍在研究的数值。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1月29日发表研究,推测新冠病毒的R0值为2.2。即每个感染者会将新冠病毒,平均传播给2.2人。 美国《生命科学》杂志强调,任何一种疾病的R0值并非一成不变。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如隔离感染者和疑似者、降低人际接触频率,追踪并密切观察感染者曾经接触过的人,都是关键性的、减少疾病发生的措施。 2003年,全球各国卫生部门对SARS感染者进行有条不紊地追踪和隔离后,每名感染者的平均感染人数降至0.4人。这个R0值足以阻止疫情扩散。这也提示我们,事在人为!新冠肺炎的R0值也有望下降。 如今,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卫生部门都付出巨大努力,试图做到这一点。 新冠肺炎“更隐匿”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都具有传染性,皆可引起呼吸道疾病。 流感病毒:美国CDC数据显示,典型的流感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喉咙痛、肌肉酸痛、头痛、流鼻涕或鼻塞、疲倦,时有呕吐和腹泻。上述症状常突然而至。 多数流感患者会在7-10天内康复。但在部分患者中,流感会引起包括肺炎在内的各种并发症。 新冠病毒:科学、医学界仍在尝试了解其全貌,包括发病数、症状等。1月30日,《柳叶刀》发布一篇关于9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析论文称,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咳嗽和呼吸急促。 在该分析中,约5%的感染者报告喉咙痛和流鼻涕。仅1%-2%者报告腹泻、恶心和呕吐。 常规体温检测,对筛查新冠肺炎可能无效 感染到出现症状所需的时间,被称为潜伏期。这个时间窗对于防控疫情,非常重要。潜伏期过长或过短,常规采用的隔离措施都可能难以奏效。 流感病毒:潜伏期为2-3天。在出现流感症状之前,人际传播就可能开始了,因此很难鉴定和隔离感染者。 新冠病毒:潜伏期为2-14天。目前有证据显示,感染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即可传播病毒。 美国范德堡大学传染病学家Mark Denison为此担忧。“它意味着,常规的体温检测、症状评估等方法,可能无法有效筛出感染者。我们亦不清楚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会影响病毒传播的难易程度。” 可以确认的是,和感染者有较密切接触者,如医护人员,暴露在新冠病毒下的风险较大。但对除中国以外的他国普通民众而言,目前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直接健康风险较低。 新冠肺炎尚未“全球大流行” 流感病毒:每年暴发的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性流感、和新型流感疫情暴发,都不是一回事。其本质区别在于三种情况下的病毒株不同。由此导致的传染性、致死率等,也不一样。 美国CDC资料显示,2009年,H1N1流感在全球暴发,由此造成15.1万-57.5万人丧生。这一数值独立于当年的季节性流感而进行核算。 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发生大流行性流感。 新冠病毒:由于绝大多数确诊病例都发生在中国大陆,因此并不是全球大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