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华西都市网、成都范儿、天虎科技主办,成都地铁传媒联合主办的“机会之城,更新未来——2019成都YOUNG榜”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从城市速度、城市高度、城市亮度、城市锐度、城市温度等五个维度去度量成都2019。 成都YOUNG榜自2016年举办第一届持续至今,今年是第四届,从媒体视角出发,梳理全年关键词,关注成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现成都生活方式和创新创业代表,向提升了城市影响力、提升了人们生活幸福感的事件、人物和品牌致敬。 在本次活动中,“城市速度”维度下设的年度科技推动、年度城市动力、年度创新产业服务等奖项,与创新创业、新经济息息相关。 年度科技推动:“5G”当仁不让 “年度科技推动”是成都YOUNG榜首次设立的奖项,用于表彰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强牵引作用的重要科技及相关贡献者。今年,这一奖项颁发给了耳熟能详的“5G”。 不仅是成都,放眼全世界来看今年最重要的科技无疑都是5G。2019年是中国5G正式商用元年,5G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力量倍增器,大大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带来了创新创业新红利。 成都是全国5G发展第一梯队,目前成都已成立了5G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5G网络建设和5G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成都市5G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成都市促进5G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进5G产业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成都市今年计划布局10000个5G基站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区域,2022年建成5G基站40000个以上。目前成都三环内基本已经形成5G信号的覆盖,5G在VR、直播、无人机等等领域中的应用开始显现。 其中,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大力推动5G精品网络建设,大力加强数字经济场景应用,建设了全国首个5G+云+AI智慧监控项目,保障成都道路桥梁安全;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基于5G开展远程诊断,推动分级诊疗解决偏远地区看病难,发挥了国企责任担当,作为“5G”代表上台领奖。 年度城市动力: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年度城市动力奖项,“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当之无愧! 2019年成都重点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都正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政府流程再造为抓手,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标准,努力建设与城市经济规模国际排名相称的营商环境和市场化水平。 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就必须有什么样的政务服务。新经济需要协同创新,新动能需要聚合创新,新引擎需要原始创新。 以“小中心 大服务”的创新政务服务理念,成都科学城政务服务中心贴心服务了大量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创业项目,推动了以成都科学城为代表的天府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代表了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理念。 2019年,成都科学城所在的天府新区,在政务服务上积极求变,将政务服务视为一杯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咖啡,也是一杯有亲情、有热情、有感情的三花香茶。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永远在路上,让等待变享受,让冰冷点头变微笑问候,让没有温度的结果变满意的点赞。只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才能从全方位的角度,助力营商环境向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迈进。 首先是身份的转变。在传统的政务模式下,审批者是按业务分割开的一个个窗口、审批的正面是执行着行政权力的一个个官员。这种相对固化的形象在无形之中拉远了政府和办事群众的距离。通过借鉴企业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将企业CEO引入政务服务,在科学城试点设立“政务CEO”岗位,授予其行政审批局所有处级职能的审核权,告别传统的形象。多个环节的审核简化为政务CEO的直接审批,流水作业的“审批员”变成了贴心的“政务经理”、被动答疑的“话务员”变成了主动解难的“政务管家”,多头受理的“窗口集合”变成了跨部门的“首席执行官”。 其次是内容的转变。通过构建更多元更立体的服务内容,将传统扁平的服务方式打造成全方位立体的服务体系,实现小空间大容量,小规模大集中,小窗口大方便。内容的改变,政府与群众和企业关系,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变成当客户与亲人的关系,内容的积聚,在“提速”中“增温”,在“增温”中“提速”,而提速后节约出来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将转化到新的阵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优的服务,而线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会让“一条龙”“一家人”的服务更贴心。用无形之手实现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服务。 第三是手段的随机应变。天府政务将用网络的半径重新丈量工作新半径。智能AI、VR、5G等技术手段的引入是一个挑战,在科学城打造7*24小时政务超市是一次尝试,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坚持。通过将科技手段植入办事流程,使智慧办事融入政务生态,真正发挥好网上平台数据跑路的优势。让群众方便让自己“过不去”是改革的起点,政务CEO的设立,是天府政务改革创新的一小步,也是努力向群众靠拢的一大步。 年度创新产业服务:凸显推动双创的背后力量 成都着力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目前成都新经济企业从12.7万家增加到34.7万家,新经济活力指数全国第三,新经济规模日益凸显。成都培养新经济离不开优秀投资机构、园区运营方、产业服务机构的推动。 根据科创通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已有科技双创载体289家(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双创服务机构916家。这些双创载体和投资机构正加速本土新经济企业培养,持续孵化成都硬核科技,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帮助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 以天府软件园创业场、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四川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成都技转创投、锦泓科贷、天象众创为代表,新经济企业背后的优秀陪跑者、孵化者、加速者、投资者,正在涌现。 天府软件园创业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极为活跃的双创载体和平台之一,是成都创业孵化的引领者,培育了众多耳熟能详的科技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是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 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作为成都少有的垂直类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背后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产学研资源,称得上是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本土硬科技孵化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