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媒体问卷调查显示,在1981名18~35岁青年中,51.1%的受访青年表示会花钱装饰自己的社交账号。在装饰的方式中,发合成照片的(40.5%)排在首位,然后是提高社交账号等级的(32.3%)。其他的还有:给账号添加认证(28.7%),改社交平台的定位(26.9%),充值成为平台会员(24.1%)和发定制的文案内容(22.6%)等。相关话题在网友们的讨论中,一跃而成为微博热门。 记者随后在网友评论中发现,对于该调查结果,网友们讨论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充值会员”这个关键词上。网友“无语行为阅览”说道,“现实中我贫困潦倒,网络中我是高冷富二代”;网友“阿镁吖”表示,自己充值了很多会员,但并不是显摆自己有钱,而是为了方便;也有网友对问卷数据表示质疑,“真的有50%这么多吗?” 正如问卷结果显示,装饰社交帐号还有其他多种方式。相比微博上的充值会员和认证账号,文案和更改定位是在朋友圈较为常见的装饰方式。“他每天月入上万,每周要飞韩国一次,其实都是假的。”网友小姜(化名)曾向本报官微反映,他的同学在大二时做起了微商,但总是在朋友圈发类似的虚假信息来包装自己。 那么,这些受访青年以及其他网友们又是如何看待装饰社交圈这一行为的呢?调查显示,55.9%的受访青年认为这样可能会让人沉迷于虚假的满足感,忽视了现实生活;48.2%的受访青年觉得这样的人只在意别人的关注,忽略了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记者注意到,在“过半受访青年会花钱装饰社交账号”话题区,有不少媒体转发社交网络讽喻短片《虚假的你》。短片讲述了年轻人专注于塑造网络人设,沉浸于虚荣和社交假象,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生活。 市民郦先生是市区某公司白领,他告诉记者,装饰社交圈无可厚非,看其目的对他人有无伤害性。“以前很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发东西,这两年不怎么发了。主要工作也忙,很多事情需要时间慢慢沉淀,慢慢领悟,而不是在社交圈里一吐而快就行了。如果一些人觉得没什么可发,但是又需要这种社交生活,找别人代写几句彰显个人气质的文案,或者开个会员等,来满足一下自己的社交需求,我个人觉得不是大问题。” 见习记者 徐健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