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金元镇峦苍柏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 决战脱贫攻坚共享美好生活 ——大英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一个个美丽新村呼之欲出,产业基地建在村民家门口,扶贫车间里一派繁忙,产销两旺……如今的大英县,脱贫攻坚的号角吹遍了每一个镇村,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的热浪。 10月10日—13日,大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照“一超六有”对全县拟脱贫的2112户、4157人进行了脱贫验收,达标率为100%;全年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25户,已全部封顶;8个计划退出贫困村中,“一低五有”、集体经济、村卫生室、文化室、通村硬化路、通讯网络等已全部达标。 万亩甜橙熟了(资料图片) 1 高位推进谋篇布局促攻坚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化‘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成果运用,用好问题台账,严格对照大排查期间建立的问题台账,逐项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验收责任人,确保问题一个不漏、全部销号。要帮好特殊群体,各镇及民政、卫健、医保、教育等部门一定要研究现有政策、整合相关资源,逐户解决存在的主要困难。要做好对象联系,各镇要在公安等部门紧密配合下,继续落实专人负责、拓展搜索范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与大排查无法联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取得联系,完成排查问卷更换。”这是大英县委书记胡道军主持召开大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十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今年以来,大英县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任务和脱贫成果巩固,着力抓统筹、抓精准、抓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大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严格落实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决贯彻“四个亲自”要求,及时传达贯彻中省市脱贫攻坚会议、文件精神;对中省市下发和县级部门、镇乡上报的脱贫攻坚文件、报告、请示等坚持做到每件必阅、每件必批示;坚持定期到镇乡、贫困村、贫困户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将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大英县精锐出战,从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镇乡选派187名干部组成45个驻村工作队全脱产驻村,30名县级领导、90个单位、45名农技员定点联系帮扶贫困村,实现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同时,全县还采取选派76名非贫困村第一书记、组建23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组织干部与贫困户结亲结对等“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实现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覆盖到位。 蓬莱镇花椒采摘季椒农培训忙(资料图片) 2 各方参与汇聚力量共扶贫 “以前在东莞打工,现在在扶贫车间就业,既能挣到钱,又把家照顾好了。”在尚藤贸易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玉峰镇的钟小群,正熟练地编制着藤椅,说起乡里的扶贫车间,她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 玉峰镇“扶贫车间”,以原闲置粮站仓库为基础进行改造,车间占地3000㎡,项目总投资90万元,下辖藤编车间和竹编车间。扶贫车间的建立,为渴望脱贫增收的村民搭建了一个学艺术、学技能、速就业的平台,也为全乡实施就业扶贫拓宽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向。目前,扶贫车间已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6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0余人,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 今年来,大英县大力推进“产联式”扶贫,吸引159家工商资本下乡,建成“产联式合作社”205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0.37万亩,发展各类优质农作物4.5万亩,出栏各类牲畜家禽469.5899万头(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6万余亩,建成农副产品加工项目3个、脱贫奔康产业园15个。 就业扶贫方面,大英县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脱贫行动和职业技能培训脱贫行动,开展贫困人员技能培训399人,劳务品牌培训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53个,组织1185名贫困群众外出转移就业。 此外,大英县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群众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今年已成功举办桃花美食节等系列乡村旅游活动5次,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带动景区景点贫困户经营瓜果基地、农家乐、休闲农庄、家庭旅馆、特色小吃、停车场等增加收入。建成电商扶贫中心4个,通过商务平台开展“订单式扶贫”,根据时令特点组织餐饮、酒店等商贸流通企业团体采购贫困村特色农副产品,解决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难题;积极组织优势农特产品企业、农副加工企业、种养殖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等活动,帮助农特产品及农副产品进商场、超市、餐饮企业,今年共实现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金额1000万元以上。 油桃熟了(资料图片) 3 兜底帮扶群众幸福感更强 “医生,我又感冒了,咳嗽严重,快给我看看吧!”10月9日,大英县卓筒井镇吊脚楼村2组村民周俊兰到吊脚楼村卫生室找医生看病。 医生首先问询了周俊兰的病情,又认真细致地进行了检查,随后开出药方,并嘱咐到:“你先吃点药看看效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或者到村卫生室来找我,我们再作进一步治疗。”吊脚楼村卫生室医生秦淑芳告诉记者,现在村卫生室各方面的条件较前有了大幅提升,能真正满足村民小病不出村的医疗服务需求。 今年来,大英县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保障群众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