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时3天长达30余个小时的法庭审理中,公诉人宣读了长达75页的起诉书,讯问了44名被告人,以多媒体示证的方式展示了全案证据,发表了公诉意见,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展开激烈的法庭辩论,全面准确有力地指控了犯罪,42名被告人当庭认罪悔罪。 每周90小时高强度工作 今年5月14日至16日,“鑫圆系”特大网络传销案在丹棱县法院开庭审理,44名被告、56名律师出庭,37名被告家属旁听审理。5月14日完成起诉书宣读和询问,5月15日完成举证和质证工作,5月16日完成辩论及被告人最后陈述,44名被告全部当庭认罪,庭审工作圆满完成。 “3天庭审看似风平浪静,但对县法院来说,这3天却可谓如履薄冰。”该案主审法官、丹棱县法院副院长刘礼斌说,受理此案后,市县两级法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讨论案情,于第一时间组织3人审判团队,并成立案件办理、后勤、安保、舆情等多个工作组分别展开相关工作。 刘礼斌称,丹棱县法院法庭的被告人区域以前只能容纳20余人,为了办理此案,该院专门对法庭进行了重新装修,拆除了80个旁听席位,扩大了被告人区域,增加了50余个辩护席位,并全面升级了法庭内的音视频设备。 为了办好此案,市县两级法院组成精干办案团队,开展了两次庭审模拟演练,提升审判长应变能力,充分运用科技法庭,指导法庭庭审牢牢掌握审理主动权。 “办理网络传销案,需要工作经验、生活经验,会计算机,尤其是计算机的数据库,一定要懂,才能查清事实。”该案审判团队成员、丹棱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汪成虎说,为了从复杂的数据里找到真实的证据线索,丹棱县人民法院在全国首创了“去端口”“加端口”。 据介绍,一个代理商下面,有其他代理商的下线(通过对数据和传销模式整理出来的),要把这些下线排除在外,就是“去端口”;有些下线,在数据库系统里没有,但通过调查发现其实是某代理商的下线,会把他们加进来,这就是“加端口”。微信群或者qq群,假如400个账号,怎么认定谁是传销参与者?通过法院的创新工作,都能一一鉴别出来。 如何克服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是摆在办案法官眼前的一道难题。 “周一到周五中午不休息,晚上正常情况加班到十点才回家,星期六星期天照常上班。如此算下来,一个星期上班时间在90个小时以上,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汪成虎说,办理这个案子以来,工作强度就特别高,一坐下来,就是干事情,水都很少喝。因为该法院刑庭就他一个法官,在办理“鑫圆系”案件过程中,他还办理了另外60余件案子。 眉山市县司法局邀请了3名知名法学专家针对案件定性、涉案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会商,出具法律意见书,及时组织权威解释、释法明理工作。 “鑫圆系”网络传销案是四川眉山近年来办理的最大网络传销案。今年3月,丹棱县政法委组织办案人员赴湖南省考察学习借鉴“善心汇”网络传销案办理经验,对照查找工作短板,及时调整细化完善庭审应急预案。在省委政法委大力支持下,眉山市委政法委充分履行统筹协调职能,组织市县两级政法机关,按照“三同步”原则,强力推动案件的依法办理,引导好舆论和社会心理,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眉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孝平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鑫圆系’网络传销案的成功告破,得益于省、市县协同作战,归功于政法干警夜以继日的超常付出和严格依法办案的职业精神,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弘扬了社会正义,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