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黄森林 张安地 8月9日21:00, 巴东县野三关集镇,温度回落到23℃。在集镇老街一处“三毛农贸”的商铺灯火通明。 “21400元!”老板周立举飞快地按着计算器,盘点一天的收入。 在当地,大多数人或许不知道“周立举”这个名字,但提起“三毛”,都会伸出大拇指。 “三毛”这个名字还要从一段惊险故事说起。早些年,周立举在浙江一家KTV上班,一醉酒顾客准备用啤酒瓶砸人,紧急之下,他挺身而出却被玻璃碎片划伤头顶。在医院包扎时,医生剃掉了周立举的大部分头发,额头上的小撮头发被鲜血凝固成三根索,朋友们笑称他酷似“三毛”。自此,“三毛”成了周立举的另外一个名字。 周立举从小生活很苦,父母靠种地为生,因为交不起学费,他没读多少书。辍学后回家下地种田,周立举有些不甘心,他考了驾照,买了面包车、货车,跑了几年客运、货运,渐渐有了些积蓄。 周立举在通公路的村组买了块地基,修了一栋两层楼房,还建了一栋150头生猪养殖规模的猪栏。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冲毁了一大半。周立举向亲戚借来十几万,修好了水毁院墙、围栏,但没钱引进猪仔,猪栏只好空置。 创业没迈开步子,就一头跌倒在了债台前,周立举无奈之下卖掉新房、猪舍,填补资金上的缺口。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又提出了离婚。周立举一下子无家无业。 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段时间就没日没夜地干活。”周立举用仅有的3万元,买了一辆二手小货车,搞起了批发蔬菜、米油生意。靠着踏实、憨厚的干事派头,周立举每天手中都有一沓订单,有时送完货都到了半夜。 三四年时间,周立举还清了全部外债。 在批发零售中赚差价,周立举摸到了转手买卖中的生意经,他在集镇上租了四五个门面,开了一家集日用品、蔬菜、米油等于一体的批发零售商贸公司,吸纳了8名贫困户就业,配货、送货上门。 贫困户谭春芳是公司的一名炊事员,每天做好三餐饭,一月下来能拿到1900元工资。在周立举的支出账单中,每年为8名贫困户工人发的工资就有50万元。 “不忘自己的苦日子,还要惦记老百姓的苦日子,大家幸福才是真幸福。”周立举总这样说。 在车沟水库没有开闸蓄水前,人口剧增的野三关集镇供水严重不足,时常闹“水荒”。2017年上半年,集镇用水告急,周立举自掏腰包5.5万元,调用公司货车,添置装水设备,到数公里外的水源地拖水,免费送往集镇中小学、幼儿园和福利院。同时,还在主街道设立免费临时取水点。 每跑一趟可装载10吨水,运费100多元,若按桶计价卖,每车可赚1000元。“有些钱能赚,有些钱不能赚,这就是做生意要讲的良心,恪守的底线。”周立举说。 “‘三毛’叔叔真好!每次都给我带笔记本、文具盒,好开心。”李海峰是野三关镇麻沙坪村三组的一位双腿截肢小男孩,曾在病床上跳《小苹果》蹿红,看哭无数网友。每年,周立举都会来看他,和他聊天、做游戏,送去慰问金。每年,周立举都会为山村小学送去“爱心礼包”,为五保户送去棉被、衣服,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公益人”。 创业路上,被困难压不垮,和乡亲分享成功果实,周立举是有情有义的“三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