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最大的挑战不是个性化,而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刘夜认为,未来小盒课堂可以提供大规模的、高亲密度的服务,因为学生很喜欢。他举例,老师在打用户回访电话,问小孩喜欢哪个老师 ,很多学生说喜欢小绵老师,小绵老师就是AI课程中的老师。 小盒课程中的知识点整理环节 此外,他认为,AI课程可以解决优秀的一对一教师太贵的问题。小盒课堂的核心是以AI为主的标准化团队架构,里面会有老师、教研、导演、编剧、演员、后期。课程制作之后可以反复使用,不需要大量的老师。未来AI教师在整个供给侧方面,比传统的真人教师更有优势。 “围绕AI为中心的渠道、市场、体验和服务,全链条,这就是我们的特色。”刘夜补充说,AI课程可以随时随地体验,可以一年四季招生。 “AI课的成本很低,一个月四五百元就很有利润了。”问及小盒课堂的盈利情况,刘夜笑着说,目前小盒课堂上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十万级,正价课第一期的续课率在60-70%,第二期预计在70-80%。 “今天是第一次分享数据,是因为我们觉得,规模已经上了一个量级。”刘夜坚定地说,今年将大规模推进AI课程,本轮融资将用于让AI课程覆盖更多的年级以及渠道扩展。 根据作业盒子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11月,作业盒子用户数量约4000万,覆盖全国10万余所学校。独立日活约500万,MAU(月活跃用户量)约1500万,每日产生学习行为数据约2亿条。 未来:政策趋于利好,互联网巨头加入 近两年受政策监管影响,所有进校类产品都如履薄冰。2018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被业内称为“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其中明确要求: 今后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进校。 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 政策层面的监管收紧,一度让学习类APP的发展迎来“至暗时刻”。 广东公布首批校园类APP白名单(部分企业) 不过在今年6月,广东公布首批校园类APP白名单,政策迎来转机。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赵磊告诉芥末堆,只要相关公司的材料齐备、规格达标、产品合规的话,有些APP单个工作人员审45-60分钟就通过了。这让许多企业松了一口气。 “去年有一段时间是比较保守的,今年广东的白名单代表利好趋势。政策是两头,一头是鼓励,一头是管理。对我们来说,只要你做好内容,就没什么问题。”关于政策对教育市场的影响,刘夜认为,政策很难遏制需求(每个家长都需要孩子好一点),而是在规范市场、引导优质的供给方生长。 政策趋于利好之下,“AI+教育”在近两年也迎来了融资热潮,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也增加了不少燃料。 据《2018教育行业年度投融资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教育行业一级市场融资达到 579 起,较 2017 年同比增长 40.53%,融资金额高达 523.95 亿元人民币。 从融资金额来看,除2起未透露金额外,2018年“AI +教育”领域80%的融资金额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大部分的融资金额集中在1亿至5亿元人民币。大量的融资热钱不仅仅来自投资机构,更来自于拓展产业链和生态圈的行业巨头。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AI+教育”赛道,共有44家资本/产业参与了投资,其中不乏K12巨头新东方、好未来,互联网企业腾讯,且2018年腾讯及好未来分别出手4次。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加入,也使得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 腾讯在AI赛道的投资涉及K12课外培训、语言培训、素质教育3大赛道,足见其在“AI+教育”领域的全方位布局;阿里巴巴此次对于作业盒子的融资,更展现出了阿里系资本对于“AI+教育”领域的关注。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加入,使得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