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对话专家: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16
摘要:宋洁尘: 近年来,北京紧紧围绕推动“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围绕对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推进全面创新和中关村先行先试,聚集培养顶尖人才,推进重大项目落地

  宋洁尘:近年来,北京紧紧围绕推动“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围绕对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推进全面创新和中关村先行先试,聚集培养顶尖人才,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转化,培育高精尖产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6方面,滚动推进年度工作任务和项目。目前,“三城一区”的创新引擎作用凸显,2018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1/4落在中关村科学城。“三城一区”创造的GDP超过全北京市的三成。

  北京科创中心建设要支撑起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科创中心,应始终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努力构筑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新高地。

  3、追赶和跟跑之后开展并跑甚至领跑式创新

  光明智库:北京、上海、粤港澳三个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来,积累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

  刘培林:有两条经验值得特别重视。

  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着力营造创新生态,顺应企业要求、借助市场专业知识对新生技术和商业模式进行精准帮扶;针对新生技术和商业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推动创新创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失败案例实施容错机制。

  二是开放创新。除了在全球知识和技术前沿进行追赶和跟跑式科创活动外,三个科创中心在一些领域已跻身全球前沿,开展并跑甚至领跑式创新。

  需要破解的突出难题是,如何降低创新创业活动的确定性成本,比如房租,从而使创新创业人才将更多资源用于应对创新创业活动中不确定性方面带来的成本。

  曹文泽: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经验主要有:围绕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着力提升科创中心策源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打造了一批研发与转化新型功能型平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创新政策。目前有9条经验被国务院批复推广;积极推进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科创中心建设。

  目前,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创新创造的生态体系建设上下更大功夫。

  宋洁尘:北京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始终将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首位,在培育和承接以跨学科、综合型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承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上超前谋划、靠前服务。始终将央地协同、部市联动作为重要突破口,围绕各类创新主体的发展诉求,主动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促转化。始终将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作为重要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创新创造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发展环境。

  近期,北京市为加速5G、人工智能等爆发性领域的创新步伐,经公开征集遴选,首批推出十大应用场景,得到相关创新主体的普遍欢迎。

  4、着力营造第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光明智库: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我国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杨建华: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个很复杂的体系,它至少包括三个环境和六大要素,其中三个环境是指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六个要素包括领军企业与创业系、高校院所与技术源头、高端人才与人力资源、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孵化与服务机构、创新文化与政府服务。

  打造科创中心,需要立足三个环境的营造和六大要素的集聚与交融,我们需要在能否产生众多创业者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能否引领并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供给、能否集聚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类人才、能否提供到位的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发力,打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曹文泽:我们应加大科技金融建设力度。世界各大科创中心往往也是金融中心。而上海的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形成部门合力,共同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政府的相关科技管理部门目前还存在着分散、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协同。

  建立健全准确、权威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评估系统。

  加大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投入大、见效慢,但原始创新又需要基础研究的突破,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为核心技术研发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强化科技创新的法治保障。面对当前科技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更需要加快科技法治体系建设,为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刘培林:我国需要着力营造第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强化对世界级人才的吸引力。从国际经验看,科创中心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人才展开,而人才竞争主要涉及基础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军人才、战略性科学家、具有引领全球趋势能力的企业家。有了这三类人才,其他人才会跟随而来。培育和聚集这三类人才,需要市场和企业发挥作用,更需要政府发挥前提性作用,形成长效的基础性制度,使得人才仅需关注创新创业活动本身成败而无须担心其他方面;也需要整个社会鼓励创新和试错,尊重创新创业活动对整个社会知识体系的贡献。

  宋洁尘:三大科创中心建设将深刻改变全国甚至全球的创新地理版图。对标世界顶级科技创新中心,我们依然是追赶者。当务之急是三大科创中心应该携手组织精锐力量,加快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国分忧。着眼长远,围绕打造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力争在重大科学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上有更多建树。同时要放眼全球,深化改革,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提升配置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能力。

  学术支持: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春雷、王斯敏、蒋新军、王佳、覃庆卫



(责任编辑:白金朋)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对话专家: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对话专家: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对话专家: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对话专家: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对话专家: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