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大潮退去,公共自行车在对接市民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方面又挑起了大梁。可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市区公共自行车运行仍存在一些问题,市民意见不小。 站点布局不均 短途接驳缺位 位于市民广场西侧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日来办事的人很多。可是,附近没有公共自行车站点。马路对面的“市政府西”公共自行车站点,是离该中心最近的站点,距离也有三四百米。市民如果骑公共自行车来到中心,还车需要过马路,来回很不方便。 据了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市农科教大楼之间,原本有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后来由于站点附近实施道路、场地改造,这个站点被拆掉了。去年1月9日,本报曾以《这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何时恢复》为题报道此事。当时金华橘子自行车有限公司答复,等丹溪路道路优化改造完工后,再来考虑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问题。一年多过去了,改造工程已完工,这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仍没有恢复。 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附近的永康街(宾虹路至丹溪路段)上,只有“美宝龙”“市图书馆”两个站点,市区双龙南街(宾虹路至丹溪路段),只有“市政府西”一个站点。 市民张女士说,前往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或办事的人非常多,附近还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不动产登记调查中心、金华银行和世纪联华金华双龙南街店等多家单位,还有市民广场、BRT站和普通公交车站等,这里人流量很大,希望能够早日恢复这个公共自行车站点。 金华汽车西站人来车往,人流密集,早在2014年2月,有市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案,希望在该区域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记者发现,目前金华火车站南北广场共有4个公共自行车站点,但金华汽车西站周边500米内没有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 《金华市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规划,应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资源,方便乘坐火车、公交车、客运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及游客使用公共自行车进行短途接驳。 设备老化失灵 潮汐现象突出 市民广场和市政府周边区域,分布着10多个公共自行车站点。7月3日,记者对每个站点逐一测试,发现只有兰溪街西侧市民广场边上的站点触摸屏可以正常使用查询功能,其他站点不是黑屏,就是处于死机状态。在“市政府对街”站点,记者发现触摸屏无法使用,用键盘进行查询操作,始终不能进入想查询的页面。一名路人说,他好几次想查询站点桩位和车辆情况,触摸屏没有一次是有用的。 站点维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触摸屏投入使用已经五六年了,日晒雨淋,作为电子产品已经老化。 早在2015年11月,市民只要在手机上安装手机软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点选桩位号,即可租用公共自行车。经过技术升级,如今市民只要用微信扫描二维码,通过微信小软件“绿畅行”就能租用公共自行车。不过,仍有不少市民吐槽扫码租车不方便。 记者调查发现,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站点内绑有二维码的公共自行车太少;二是站点内看不到扫码租车的使用说明。 事实上,租车者只要在手机微信上搜索“绿畅行”小软件,不用扫码,就可点击桩位号码租车。在一名使用过“绿畅行”的小伙子指点下,记者很快租到了车子。“打开小软件,还可以查询附近各站点桩位和车辆情况,很方便。”小伙子说。 “骑车上班,车骑到单位门口,却发现站点没有空余桩位,车子还不了,骑到其他站点还车,上班要迟到,真急人!”市民李先生说,上下班高峰期,这种租不到车或还不了车的情况他经常遇到。 由于公共自行车短时间内使用人群过于集中,导致站点全部空桩或满桩现象,被称为潮汐现象。潮汐现象是公共交通出行的共性问题,市城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解决公共自行车的潮汐现象,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加强车辆调度力度,以缓解站点空满桩问题。 事实正是如此。记者在上下班高峰时段看到,市区婺州街上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内车辆空空的,而在河盘桥南桥头站点停满了公共自行车,连桩位外面也是成排的公共自行车。有市民认为,如果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加大调度力度,解决站点空满桩问题应该不是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