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东方快评丨莫让“网络问诊”沦为“有偿问路”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0
摘要:东方网-东方评论-东方快评丨莫让“网络问诊”沦为“有偿问路”-问诊,新事物,诊疗,医生,互联网,回复,患者,医疗,就诊,就医,

东方快评丨莫让“网络问诊”沦为“有偿问路”

  近日有媒体报道,用户花费450元通过网络问诊平台向儿科医生咨询,得到的回复却是“最好带孩子来看一下专科门诊”,这样的回复让用户觉得“货次价高”。记者搜索发现,类似的投诉可以找到不少,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问诊医生的回复慢、回复内容对治疗没有帮助”几个方面。(6月8日中国之声)

  互联网医疗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不仅帮助患者减轻了排队候诊之苦,而且也能有效分流患者,减轻医疗机构、医生工作压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当是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网络问诊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正在经历身份之惑、问诊之惑和监管之惑,引发投诉不断。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线问诊交费450元,只换来建议医院就医,如此网络问诊,更像是“有偿问路”。

  早在2000年,我国开始出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平台,资本市场一致认为这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于是,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以丁香园、好大夫、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吸引大量医生与患者加入,提供在线诊疗在内的系列服务。新事物成长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显现,回复慢、诊疗未达到预期,是针对类似网络问诊行为最常见的投诉。虽然业内人士透露,75%的投诉者得到了退款,但也对“网络问诊有何意义”产生了质疑。

  首先必须承认,网络问诊在“远程会诊、避免盲目就诊以及慢性病管理”等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对于网络问诊这种形式来说,想要良性发展,医生、患者与平台方的定位都应该准确。首先病人要知道,网络问诊不能代替现实中的就诊;同时,医生也应该意识在付费的情况下,应该给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回答;再者,对一些有争议的问诊过程,网络问诊平台应该给医生一个相对来说公道的一个评判,比如组建同行评议团队,来维护医生的正当利益。

  再者,若想网络问诊能够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当有所作为。互联网医疗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和患者多方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规范互联网医院的规章,相关部门尽快细化落地措施,比如出台细则明确如何集合卫生、公安、网信等部门力量,加强有效监管,如何对网上违法行医行为进行处罚,压缩未经审批登记的互联网诊疗平台生存空间。此外,应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尽快公布合法合规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名单和举报电话,尽快开放互联网医疗机构资质查询系统,引导群众到正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就医问诊。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