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两国元首通话,同意会晤,重启磋商,但最后结果如何,仍然取决于美国一些人能不能真正地“通过平等对话解决问题”,愿不愿意真正地“照顾彼此的合理关切”。 更何况,考虑到过去一年多来谈谈打打,尤其是过去一个多月的起起伏伏,恐怕还是要把各种情况估计得更充分些。 实际上,就在元首通话前后,美方一些高官的表态并不让人乐观。 6月18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接受福克斯新闻电视台采访。从访谈内容看,虽然语气有所放缓,但诸如“知识产权盗窃”“强制技术转让”“网络黑客攻击”这样的陈词滥调依然不少,阐述的内容尚未看到新变化。 而在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日前举行的一次听证会上,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更是顽固地表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美中经贸关系长久以来都处于失衡状态。这个问题二十多年前就该解决了,但仅通过对话无法解决问题。” 看来,对接下来的会晤磋商结果,仍然要继续保持平常心。 中国的立场,在6月初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里讲得很明白。 “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诚信的磋商立场。中国政府始终认为,以贸易战相威胁,不断加征关税的做法无益于经贸问题的解决。中美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本着善意和诚信,通过磋商解决问题。” “中美经贸磋商中,一国的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双方达成的协议应是平等互利的。对于重大原则问题,中国决不退让。” 道理,讲得很明白。 不过,只有对方切身感受到挑起贸易战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痛感,恐怕才会真正接受这些道理。 这需要一段时间,还好我们有耐力,也有耐心。 就像上一篇文章提到的,一方面要把各种反制措施常态化,使应对有预期有章法。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外部的干扰,搞乱了自己的发展步调和节奏,放弃了既有的发展方针。 我们的重点并不是和美国人纠缠不休,而是要保持我们的发展节奏。 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