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网络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乡村记忆之生产队分红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17
摘要:在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帧来自桐乡的照片,拍摄者是当时的桐乡县农林局干部汤闻飞,拍摄时间是1979年12月,地点为新生公社红旗漾大队李南生产队,内容为秋收后的分红场景。当时的李南生产队是红旗漾大队的老先进。 分红这个词,过去集体生产时常

  在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帧来自桐乡的照片,拍摄者是当时的桐乡县农林局干部汤闻飞,拍摄时间是1979年12月,地点为新生公社红旗漾大队李南生产队,内容为秋收后的分红场景。当时的李南生产队是红旗漾大队的老先进。

  分红这个词,过去集体生产时常常被谈及,而在现在的农村,几乎已经消失。分红即分配,也就是分钱。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多劳多得。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实行工分制,正劳动力(也称“全劳动力”)男人每天10分,妇女每天7至8分(濮院塘北原新生一带8分居多),一些十四五岁刚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和年老体弱的称半劳动力,其工分一般采用“自报公议”的办法,即先由自己报几分工,然后经全体社员评定给工分。因为工分是年终分钱分粮的依据,因此在评工分时难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有时大人们会为小孩的工分吵得面红耳赤。

  一般生产队每年分红两次,第一次在夏收夏种结束后,称“预分配”或“夏季分配”,第二次在每年的秋收冬种结束到年底,称“秋后分配”或“年终结算”。秋收冬种一结束,是生产队会计最忙的时候,要核算全年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得出可分配的资金。但由于生产队之间收入有高有低,差异较大,导致分配高低不一,好一点的生产队每个劳动日可分七八角甚至也有1元多的,差的生产队四五角甚至只有3角多点。因此一些人口多劳动力少的家庭是分不到钱的,年终分配常常是赤字(俗称“红屁股”)即“倒挂户”。到了分红这天,大家翘首以盼,但结果往往是有的人笑逐颜开,有的人唉声叹气。

  那个年代,一些家庭遇到亲戚朋友家的红白喜事,或家里有人得重病,往往要向生产队借钱。当时队里财务有规定,借钱5元以下由财务队长审批,超过5元的由大队干部审批。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末,我未满两岁的三弟得了乙型脑炎,父母向生产队借了钱去杭州治病,时值农村“双抢”,在武警杭州一一七医院住院住了个把月,回来时“双抢”已结束。可想而知,父母两个人的工分没了,到年终分红时扣掉借款,我家自然是“红屁股”了。

  1980年,允许生产队实行包产到组的经营模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农作物产量高了,集体经济收入也多了,年终分配时每个劳动日的分值较之上年有了大幅度提高,就连前几年分红一直是“红屁股”的家庭也分到了钱。1983年开始,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把田地分到各家各户,农户除了交纳国家粮食任务和农业税及上交集体提留款外,其余的粮食和经营收入全部归农户自己。从此以后,生产队分红也就此成为了历史。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