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学校延迟开学,不少学生在家中玩游戏的时长增加,这也引发了很多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近日,荣昌区司法局直升司法所连续接待了两起关于家里小孩玩手机游戏引发的网络消费问题法律咨询,并帮其顺利追回相关款项,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万元。 近日,荣昌区司法局直升司法所接待了一位上访群众易某,他反映其孙子两天前在家里用他的手机玩游戏时用微信支付充值了9000余元,咨询如何退款维权。 易某系荣昌区黄坭村村民,其儿子几年前因贩毒正在监狱服刑,儿媳妇在十年前外出后至今杳无音讯,独自一人在家抚养10岁的孙子,平时都是靠政府的困境儿童生活补贴维持两人的生活。然而疫情期间银行卡里仅存的存款却被小孩充进了游戏里。在了解情况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先安抚好易某,“现在政府和相关企业都非常重视未成年消费问题,只要确实是因小孩不懂事充了值,肯定还是能追回的。” 工作人员查看了其手机消费记录,发现其孙在两款游戏里充了值,一款游戏充值了8400余元,另一款游戏充值了700余元。工作人员先通过网络查询到两家游戏运营商的客服电话,通过与客服代表沟通,两家客服代表都表示只要根据其要求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经过核实后若情况属实,在扣除必要的手续费后,可以退还大部分款项。易某表示其没什么文化,不认识字,也不会用手机上传材料,工作人员遂帮其收集材料并上传至游戏运营商。工作人员向其说明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小孩出生医学证、支付凭证、游戏账号、监护人证明等材料,之后又不断地补充相关证明材料,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两家公司退还了约8500元,易某收到款项后非常感激。 之后,直升司法所再次帮助另一社区居民张某追回小孩玩手机游戏时充值的1000余元。 荣昌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建议广大家长:一是管教好自己家里的小孩,防止小孩沉迷在各种游戏之中,特别是对自己手机支付的密码要保管好,不能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更不能把密码告诉小孩;二是当问题发生后,首先保留好交易凭证,例如支付凭证、交易截屏等,然后是及时联系游戏运营商,若不能联系或无法追回,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吕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