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也建议,应当关注拟上市企业的成长性,无论是来自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只要企业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具备高成长性,创业板就应当为之提供发展壮大的平台。未来创业板可拥有更多元化、更本土化的上市门槛要求,扩大潜在企业来源,并更多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让市场对各类型上市企业进行充分的风险定价。 此外,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与科创板是新市场增量改革不同,创业板是存量市场改革,有既有公司和既有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中间过程。“对于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如何错位竞争的问题,理想状态是既有重叠相互竞争,又各有特色各有侧重,方便发行人、投资者和中介机构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各板块之间比学赶帮,才是整个市场发展的动力。”他补充道。 对于市场担心是否会对二级市场带来冲击的问题,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基于科创板的成功经验,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会注意市场承受能力,把握好节奏,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和资金明显分流,同时还有利于抑制“炒壳”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