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领先,都意味着巨大的挑战。比如这次华为P40 Pro+上的10倍光学镜头对手机轻薄的机身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华为相机团队采用全新的多反射潜望式光路折叠技术,实现5次反射光路,光程比上一代潜望式长焦提升178%。 但光线经过数据反射,想要保证高成像质量,必须对模组内反射镜组装平面的精度控制做极高要求——只有纳米级的高精密反射面,才能降低光路畸变,保证反射质量。相机团队根据光学设计仿真解析出的最基本的光学规格,此次要求是头发丝的两千分之一(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不超过100微米)。相机团队在没有借鉴方法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关键参数工艺,对比测量变化数据,选出最稳定的工艺条件,持续对光学系统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最高约30nm的精度。 请注意,反射镜面的工艺比芯片制程都难,是其它厂商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仅在这一环节华为就申请了6项专利。这样在研发上舍得持续投入并且还要挑战生产制造环节的极限,没有强大的决心和技术实力支持,是做不到的。 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向上,从硬件能力的提升上保证在信息采集这个环节为XD Fusion输入最强的“弹药”,力求让用户没有遗憾,抓住每一个美好瞬间。 为P40系列带来突破性体验 计算摄影帮助消费者抓住美好瞬间 三层逻辑说起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把每一层做好都非常难。不夸张的说,计算摄影其实是厂商综合能力的体验。我们看到所有手机厂商都在拍照的后期做AI的优化,但是看到真实样片的差别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在一些极端场景下。 在华为,因为早就意识到手机拍照的战略意义,所以持续投入、进行系统性的研发,包括摄像头模组、光学团队、芯片团队,系统工程师、前端整机架构设计师、ID设计师、后端底层算法工程师、后期调教图像效果工程师,分工又全又细,这也能让我们看到华为在摄影这件事上有多“较真”。 无论是从研发的投入,还是从芯片到镜头再到算法,这里可以看到华为系统性的能力。对于用户而言,手机拍照追求的终极目的是“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没有短板,但这背后包含了复杂的硬件+软件能力的融合。 在P40系列上,硬件的提升,以及XD Fusion能力的精进,在影像上继续突破,给我们带来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体验。 比如在户外拍照,我们最怕的就是好不容易取景、摆姿势,一切就绪,但是就在按下快门的瞬间路人甲闯进了画框,一张大片中多了一个“躁点”。在P40中,可以通过AI轻松去除误闯的路人,无需裁剪、不留遗憾。 再比如我们最常遇到的一个场景就是隔着玻璃拍照,这是让专业人士都头疼的一个问题。P40通过AI去除反光,我们坐在飞机上拍天空,隔着琉璃拍精美的展品,都不再有任何“障碍”。 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希望消费者拿到最佳的方案。XD Fusion通过迭代、升级,在华为P40上,我们通常能遇到的场景几乎都能得到完美的解决,这就是技术的价值。 【结束语】 在AI时代的拍照,不是单一要素“飙高音”,就像PC产业“摩尔定律”失效一样,如今“像素定律”也已经不再适应AI时代。华为的XD Fusion三层逻辑重新定义了AI时代拍照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