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月28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新蓝网记者 朱惠子)这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牵动了亿万大众的心,全国多省采取了一级响应方案。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浙江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但天使不一定时刻穿着白衣,在浙江还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是来自浙江省内各家医院的各科医生,在互联网平台上为全国各地的患者免费答疑接诊,安抚患者焦虑的心情也为繁忙的一线门诊分流。 孕妇医生日接诊百余人 这几天我休息正好可以支援一下 徐海霞是浙江萧山医院呼吸科的医生,春节期间原本安排值班的她因为有先兆流产的症状无奈在家休养。今年的大年初一她无意中看到淘宝和支付宝上在招募互联网医生,对接湖北地区患者在线问诊,她立刻就报名了。由于加入较早又是对口的呼吸科,一上线她就接到了大量的问诊单。“医生我嗓子痛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生我不发烧但是胸闷要不要去医院”等等问题每天重复着闪烁在徐海霞的手机上、电脑里。她拿出了12分的精神和专业功底对答。“你深呼吸几次试试看什么感觉”、“你家里有什么药”这些话她一天线上接诊100多位病人就能打上一百多遍。“这些话我必须去问清楚,然后一个个的回复,设身处地的想想,网络那一端的病人的焦虑我们是可以想到的。” 原本徐海霞就是个手机控,经常抱着手机不离手,但这次,丈夫和婆婆意外的一句话都没有抱怨。甚至徐海霞捧着手机或者电脑忙着问诊时,丈夫还端着饭喂了她几口。他们知道徐海霞此时此刻在患者心里占据了什么位置,也知道她晚回信息一分钟患者可能就多一分钟担心。“我们尽心尽力的照顾她,让她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通过网络帮助湖北的患者。” 市一医生辗转寻找病患确诊 杭州市一医院的医生徐海鹰这个春节通过杭州市一互联网医院义务接诊线上咨询的病人。徐海鹰是一名心血管方面的专家,对于呼吸道疾病有基础认知,加上此次市一医院有过统一培训,问诊一般病人都能轻松应对。但是前天下午,她接诊了一位有武汉接触史的病人。病人自述他在1月3号至6号去武汉旅游过,在人多的地方是戴口罩的,但从1月21日晚开始有些头晕,体温在37度2左右徘徊。是否要去医院检查。徐海鹰看到病例后立刻警觉起来,告知他做好防护措施,并立即请教呼吸科叶健主任,告知该怎么去医院,该走哪个通道,如何避免与更多人员接触增加感染风险,但对方一度没有了回音,这让徐医生非常担忧。“这很可能是一个疑似,我必须找到他请他去医院确诊,如果不是,他的焦虑可以缓解,如果是那对控制疫情是有帮助的。”等了一个多小时对方还是没有回应,徐海鹰又尝试着在线上发消息,信息依旧石沉大海。
“这个互联网平台我们原本是一直在用的,‘新冠肺炎’开始以后我们在除夕夜紧急上线了问诊专区,医院有50位医生上岗答疑,医生们一边线上答疑,一遍线下拉微信群交流,互相学习补充,春节到现在基本每天都是如此。”杭州市一医院副院长胡炜告诉记者。徐海鹰就是第一批加入线上医疗团的医生之一。“非典”、“汶川地震”我和同事们都有支援,这次我去不了最前线,那就换个方式加入吧,希望我们多做一点,前方的兄弟姐妹就能喘口气,歇一歇。” 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湖北还有许多人需要医护人员 严春晓是浙大二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这个春节她也是众多互联网医生中的一员。“虽然我不是呼吸科的医生,但湖北地区不止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其他病人也需要医疗资源,这个时候他们除非必要,还是避免外出交叉感染的好。”严春晓的猜测没有错,她一加入平台,问诊需求就一单接着一单。“我怀孕20几周了现在要做孕四维彩超,我现在去不去医院?”、“我保胎的药吃完了现在怎么办?”、“孕35周了没有接触史,感冒了要不要去医院怎么吃药?”严春晓深知孕妇们的担忧,她耐心的解答着一位位求助者的提问,请患者把家里还有的药品都拍过来,详细嘱咐如何吃药,如何缓解。 “他们的问题在平时都不是问题,但现在是特殊时期,需要有人做区分,我们的作用就是区分急症和非急症,不必要去医院的就尽量不去,非要去医院的指导好他们做好防御措施。我们要为湖北的医院做个分流。”与湖北患者交流的最后,严春晓总不忘发一段鼓励的话语,告诉他们疫情很快会过去,各地都组建了医疗队前来支援,情况一定会得到好转的。同时,严春晓也发现,两天前是问诊量的高峰,但随着各地医疗队的相继“出征”,问诊量有了明显的回落。“这说明我们的支援是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