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学校应当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实施以身体锻炼为主的体育教学,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将冰雪、足球、武术等运动项目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在3月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第十六次会议刚刚通过的《河北省全民健身条例》中这样规定。 青少年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础,《河北省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用了一个专章8项条款,对青少年体育活动进行了详细规定。 《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应当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实施以身体锻炼为主的体育教学,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推进学生大课间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健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或者健身方法,养成体育健身意识和终身锻炼习惯。 “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或者健身方法” 这样精确到小时、精确到次数的规定,让青少年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适用性。 “推进学生大课间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也让学生在大课间有了“规定动作”,同时,学校在大课间活动内容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针对河北的特色和当前国内的体育新兴的、短板的体育项目也进行了规定。《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应当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冰雪、足球、武术等竞赛活动,因地制宜建设冰雪、足球、武术等特色学校和特色运动场地等方式,推动冰雪、足球、武术等运动普及发展。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将冰雪、足球、武术等运动项目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应当科学规划青少年体育比赛,定期组织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者单项学生体育比赛。学校应当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 通过体育比赛带动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提升健身的热情也是这次《条例》所倡导的,也对举办全校性体育运动会的数量做出了规定。 《条例》的第三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指导和扶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理布局重点项目、优势项目和民族特色项目。 这样的规定让河北的优势项目和民族特色项目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丰富了健身的项目,增加了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此外,对青少年在校期间的锻炼实行监测制度,更容易让这个条例落地落实。《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师资、场地、设施建设,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和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情况监测制度,保证体育课、课外锻炼和健康教育时间,提高学生体质标准合格率,促进提升学生总体健康水平。 既让青少年都能“动起来”,有“一技之长”,也注重发掘和培养专业体育的“明日之星”,《条例》为河北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基础,也为全民健身提供法律保障。(记者 张登峰)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