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家庭都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在孩子升学时,是否还要坚持练习击剑。不少家长态度相近——如果向上的通道能够打通,对孩子未来会有所帮助,继续练习击剑并无不可;如若不然,可能还是要以学业为重。 资料图:孩子们在击剑比赛中 小学课业尚不繁重,孩子下课时间相对有保证;但初中学业压力陡增,难免需要取舍。五年级的薛飞,眼瞅着也将面临这道坎。 由于相同的原因,和薛飞一起开始学击剑的孩子中,现在只剩下他一个。这四年来,他周围的小伙伴换了一批又一批。坚持下来的孩子,他们的家长也都和薛周一样,付出了许多。 为解除家长们的担忧,中国击剑协会做了很多努力,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希望能够把“好苗子”留住。在王雷看来,击剑运动的普及,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 这个“上”,指的是大学。从首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始,击剑就是竞赛项目之一。但在国内,情况却有差异。 资料图:孩子们在练习中 乐细巾 摄 “我们也一直在与相关部门磋商,希望让击剑项目进入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如果能够设项,就会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高校开展,进而影响各地的中学与小学,这个链条就能逐渐衔接到一起。反之如果大学不开展,即便中学练得再好,也很难推进。” 除此之外,协会也在为破局探索着其他途径,其中一个突破点就是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在新修订的办法中,中国击剑协会把全国俱乐部联赛以及部分校园比赛都纳入到了这个评级体系里。而在过去,至少要全国少年锦标赛一级的赛事才能参与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 不仅如此,若干年前,业余选手如果想参加类似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等赛事,基本上是没有途径的。但现在,许多专业比赛都已经向业余选手敞开了大门。通过全国俱乐部联赛累积积分,如果业余选手达到相应赛事的准入资格,就可以报名参赛,甚至国内级别最高的全国锦标赛也包含在其中。 资料图:雷声庆祝夺得伦敦奥运会击剑男子花剑冠军(2012年7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不止于国内赛事,像世青赛、世少赛这样的国际比赛也是如此。达到相应标准的业余选手都可以参加选拔,有机会入选最终名单。国内业余选手代表国家打国际比赛,这在击剑圈已不算罕见。 “我们希望通过打通向上的参赛路径,抬高业余选手的天花板,让那些有天赋的希望之星,能够有机会参加更多高水平的赛事,甚至奥运会都是有可能的。”王雷如是说。 凡此种种,都为了一个目标。中国击剑运动,等待着破局的时刻。(部分受访者为化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