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莆田市政府、湄洲島管委會主辦,廈門理工學院承辦的第四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智慧湄洲”高峰論壇暨第二屆海峽兩岸智慧城市科學、文化與教育交流會議在莆田市湄洲島舉辦,廈門理工學院和相關單位聯合發起成立的“湄洲島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由廈門理工學院師生團隊自主研發的湄洲島媽祖祖廟虛擬仿真平台也在本次論壇上正式亮相。 網上逛媽祖廟:精確度可達0.2到0.5毫米 湄洲島媽祖祖廟虛擬仿真平台是由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師生團隊運用多源的三維空間信息獲取技術,多角度採集實地影像,利用UAV航拍及傾斜攝影測量、全景影像拍攝、高精度激光掃描等,運用自主可控的開源系統建構三維空間信息技術,實現的媽祖祖廟三維圖像混搭融合技術。該平台涵蓋媽祖祖廟720°空中-地面全景、無人機航拍影像、建筑物三維模型、高精度三維激光掃描點雲數據,獲取的高精度三維激光點雲數據記錄了媽祖祖廟每棟建筑物的真實三維信息,為后期文物研究、復原修繕、媽祖文化傳播、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提供依據,同時可為后期媽祖古建筑群申請物質文化遺產提供支持。 “別看它們現在在電腦上所展示出來的只是由密集的小點構成的三維建筑模型,如果利用3D打印技術,隻要對象夠大,打印出來的精細程度可以與原型相媲美。”團隊成員陳乾臻同學指著電腦上所顯示的密密麻麻點雲介紹,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是利用高精度激光打點掃描,復現出物體輪廓並直接生成點雲圖,結合UAV傾斜攝影與激光掃描互相補充數據,能夠掃描並獲取建筑物的內外、上下的空間位置像素及其顏色信息,“團隊採集的三維激光掃描點雲數據精確度可以達到0.2到0.5毫米”。 廈門理工學院的師生團隊還將當下國際間的研究熱點技術,如虛擬現實(VR)技術、增強現實(AR)技術運用至平台內。由此,用戶可以借助虛擬仿真媽祖祖廟三維平台,通過互聯網,利用手機、電腦,也可以利用外接穿戴設備從空中、地面、殿內外多點位不同視角全方位游覽祖廟古建筑及景區,使自己“沉浸”在媽祖祖廟的虛擬環境當中,宛如身臨其境。 據介紹,預計在今年(2019)底至明年初,該虛擬仿真媽祖祖廟三維平台將會面向社會開放,讓全球超過5000座媽祖分靈宮廟及超過3億信眾,都能同步漫游在虛擬仿真的媽祖祖廟之中。 從智慧旅游到文化傳承:建設媽祖祖廟文化信仰中心虛擬空間 談到該平台的建設,空間信息與科學系李萬凱教授說,“當時我們系正在發展智慧城市相關研究,而莆田市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也正在推動智慧湄洲構想,雙方便因此為保護湄洲島及推廣媽祖文化產生強烈的共鳴。” 李萬凱教授來自台灣,是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特聘專家,2018年受聘於廈門理工學院。他介紹,今年暑期會同學校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專業的李暉、黃於同老師帶領十幾名本系學生,在湄洲島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產學調研活動,在此基礎上,團隊利用自主可控的開源軟硬件開發一套湄洲島媽祖祖廟虛擬仿真平台,這也是該專業“數字城市三維建模實踐”課程中的一項內容。 該平台除了可以成為湄洲島媽祖文化導覽、觀光旅游地圖外,未來還將結合語音解說、視頻游覽來服務全球媽祖信徒及觀光游客,還能為參訪者規劃朝拜與觀光路線,實現“媽祖文化智慧旅游”。團隊將利用媽祖祖廟內的攝像頭,結合三維影像貼合、人臉識別等等技術,通過數據計算,實現每日客流量時序分析及游客聚集安防熱點分析等,也將提供與祖廟共同進行晨拜或儀式活動的實時影像,服務於湄洲島媽祖文化旅游的發展。李萬凱教授表示,因為整個開源系統都是由學校師生團隊自主研發,具有技術自主可控性,“平台以后還會發展出各種應用,例如物質申遺、全球媽祖文化交流、智能安保和大數據應用,最終制作出一個科技與文化相結合的全球媽祖文化平台”。 “媽祖文化是我國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也是聯接海峽兩岸文化與信仰的精神紐帶,平台的搭建不僅僅是對媽祖廟的各種古建筑資料得以數字化保存,也是對媽祖文化的推廣宣傳”,李萬凱教授表示,平台系統提供全球媽祖宮廟的時空分布圖,可在線瀏覽全球天后宮的信息和圖片。他隨機點入一個位於日本的天后宮,頁面便馬上跳出了這個天后宮的信息與圖片,這個平台未來將提供全球5,000座媽祖分靈宮廟,透過網絡自行上傳信息、圖片與影像。 經過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湄洲島媽祖祖廟董事會及廈門理工學院的共同努力下,團隊未來將結合5G通信技術,讓現有祖廟內外設置的攝像頭,由傳統無線訊號傳輸,以低延時的5G通信,讓實時影音串流達到現場直播,突破傳統地域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能與媽祖祖廟同步進行每日朝拜,建立全球3億多信眾與媽祖祖廟的心靈交流管道,讓科技服務於傳統文化,在虛擬空間建設起媽祖的信仰中心,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貢獻一己之力。(林昕)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