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脱贫攻坚的“福建担当”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1
摘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脱贫攻坚的“福建担当”

  脱贫攻坚战即将迎来收官,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我省农村扶贫开发对象,从2012年底110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65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已有17个实现脱贫摘帽;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有2050个实现摘帽。到年底,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有望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脱贫攻坚的“福建担当”

  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种植100多亩马家柚,年产值1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摆脱贫困,非一朝一夕之功。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多年来,我省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抓党建促脱贫。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从主要领导做起,每位省领导挂钩一个重点县,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谋划指导、带头督促检查、带头狠抓落实。

  我省的精准扶贫将触角延伸到第一线,把力量下沉到第一线,各类资源整合到第一线,各项制度、责任都落实到第一线。

  我省从2014年开始对全省贫困人口全面建档立卡,同时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每年组织各地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2016年初,我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仍有45.826万人。在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我省对每个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挂钩;在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的基础上,一户一策,分别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搬迁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等精准帮扶到户措施。

  除了帮扶到户,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基层村脱贫难度大,为迅速改变这些贫困村的面貌,福建省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制度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2004年以来,全省累计选派省、市、县三级1.8万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担任贫困村或村级组织薄弱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施“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的工作机制,驻村干部们撬动更多的资源,共落实帮扶资金170多亿元,扶持贫困村项目10万多个,一大批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除了驻村第一书记,我省自2015年起,先后选派两批干部8381人驻村蹲点。2017年2月,我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科技扶贫,目前全省常年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特派员近4000名。

  脱贫攻坚既需要因地因人制宜,也需要因时因势创新。全省各地频出创新之举,先后涌现龙岩市“九措到户”、三明市“348”、宁德市“664”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屏南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等系列好经验好做法。

  造福工程扶贫搬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期,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而开创的宝贵经验。连续26年,年年将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列为省委和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累计搬迁171万多人,整体搬迁7300多个自然村。据统计,搬迁群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成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

  对口帮扶是福建扶贫工作的特色经验。共建产业园区作为深化山海协作的重要抓手,在项目招商、技术帮扶、产业链延伸、资金落实和用工帮困等方面实现共建,以此实现“输血”济贫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产业扶贫升级。截至目前,福建先后共认定了32个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其中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都与对口帮扶的沿海较发达县建立了共建产业园区。

  孤寡老人、残疾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群体可谓是贫中之贫。如何从注重平均发力向更加注重向特殊贫困群体重点着力转变,我省多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健康扶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政策。从2016年起省定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每年提高350元,目前,我省有3.5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被纳入低保兜底,农村低保平均标准7350元/年。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进】脱贫攻坚的“福建担当”

  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光朝夫妇在自家的“幸福茶馆”里和游客一起制作农家米粿。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下党成了旅游新地标

  10月20日,恰逢周末午饭时间,“下党人家”农家乐里坐满了游客。“驻足鸾峰桥头,回味乡间乐章,看看这一方山水,吃吃地道的农家菜,别有一番感触。”就餐的福州市民林先生表示。

  寿宁县提出要将下党打造成为“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下党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生力军。在“党建+旅游”的双轮驱动引领下,2018年,下党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下党本村的民宿也增加至18家,可同时接待200余人入住,农家乐增至11家,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留得住游客,才能带动乡村发展。”下党乡积极延伸红色旅游线路,通过串点连线成面的全域式发展,建设“大下党”,欲将下党旅游红利最大化释放。

  周边的碑坑古村、杨溪头村等都纳入了红色游线路。碑坑古村距下党乡所在地3公里。两条溪把村庄隔成三块,民房依山傍水建,水车、小桥、流水、人家,共同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碑坑村村主任沈孟明介绍说:“目前村里保留下来的60多座民居,有11座超过百年历史。”2016年底,碑坑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个古村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2018年,福建旅游投资集团与寿宁县合作打造“难忘下党”旅游项目,拟投入逾5亿元,其中就包含了碑坑村的改造提升工程。

  去年,杨溪头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下该村也正加紧进行规划建设中。未来,依托鸾峰桥周边的“主体”景区,配套临近的传统村落、自然人文景观,“大下党”全域旅游羽翼日渐丰满。

赤溪双创动力更强劲

  清澈的九鲤溪绕村而流,溪流两岸是万亩原始森林。徜徉在青山绿水间的“中国扶贫第一村”——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一幢幢民居从街头延伸至街尾,长安街两旁的购物店琳琅满目,有不少是大学生创业商铺。

  “这些年,村里最大的改变就是村民的干劲更足了。”自从2009年当上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就萌生了旅游富村的想法。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全村有200多户村民愿意参加旅游经营,160多人愿意到旅游公司就业。最后村委会决定,引进旅游公司,以“1+N”(1是旅游业,N为其他产业)的模式发展旅游业。目前,赤溪村在家劳动力50%以上都从事旅游经营和相关务工活动,旅游产业收入占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