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要求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管理试点,并着手总结经验做法、开展普及推广工作。要加强督促指导,从建立工作机构、健全工作网络、抓好制度规范等方面跟踪试点进程,推动工作落实。特別是要围绕如何做好分级分类管理,如何管理场所人员、财务、活动,如何形成高效工作机制,如何维护民间信仰合法权益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经验。“后续的调研和督查工作将于8月开启。”郭华伟说。 赋予民间信仰新的时代内涵 2018年11月9日晚,漳州电视台一套新闻栏目播报了《漳州市“优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创建活动作为助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六大行动”之一》的新闻。 漳州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大部分始建于明清时期,历史悠久,且多数分布在乡村,每个村少则1座、多则7座至8座。2014年起,漳州市民宗局在全市开展“优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创建活动,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建设与“富美乡村”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规划、同步建设,推动全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目前,已被授牌“优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有62座,授牌率达12%。 “我们把创建标准分为组织领导、内部建设、外部建设3个部分。”漳州市民宗局民间信仰科科长林玉鹏说,创建标准包括场所有无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分工,有无挖掘宫庙历史资料和制作简介,消防器材配置是否达标且及时更换,道路硬化率是否达到95%以上,卫生保洁有无建立长效机制等等。每年11月,由漳州市、县民宗局联合对场所进行考评打分。 5年来,漳州市民宗局通过挖掘编发《漳州市民间信仰与当代社会价值论文集》《漳州妈祖文化》《漳州关帝文化》《开漳圣王宫庙集》等在社会上宣传,把民间信仰真、善、美的故事编成芗剧,在场所节庆时演出。 漳州市民宗局还把建设集朝拜、休闲、健身、文体为一体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赋予民间信仰新的时代内涵。2018年,漳州市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等公益事业的资金达2700多万元。同时,把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预案,配全安全设施作为基本要求;把文明敬香和管理制度及财务上墙公示纳入创建范畴,确保场所安全、和顺。 《中国民族报》(2019年07月30日 05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字号:] 网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