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申控股集团通过收购荷兰福邦特控股公司,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己内酰胺生产集团;青拓集团率先引进国际工艺,改变了不锈钢生产的传统模式,引领我省不锈钢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石墨烯产业已形成以福州和厦门为创新核心区,以厦门火炬高新区、泉州晋江和三明永安为产业集聚区的“两核三区”产业发展格局…… 动能转换,引领新兴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去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300亿元,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4.1%,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5.1个百分点。 而对服装、食品、制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我省则通过智能化改造和加大环保技改力度,不断降低土地、能源、水消耗强度。 在武夷山,一场“以电代燃”行动,正重塑传统制茶业。 “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电气化设备加工的茶叶少了烟熏味和灰尘,品质也有较大提升。”武夷星茶业的制茶师傅黄智超说。 近年来,石狮市采取一系列倒逼措施,进一步规范服装纺织企业的环保行为,促使越来越多服装纺织企业投入资金引进现代化、自动化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循环利用率。在石狮市宏兴染整织造有限公司,一种新型烘筒可在烘干布料过程中自动收集形成冷凝水,供水洗设备使用。 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能效对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组织铸造行业落后炼铁设备淘汰工作检查验收,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推进煤炭去产能指标交易,去年全省关闭退出34处煤矿、去产能210万吨……推进绿色制造、化解过剩产能,福建始终不遗余力。 生态惠民,提升城乡百姓获得感 天蓝不蓝、水清不清、空气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最爱在朋友圈晒福州的蓝天白云,惹得外地朋友羡慕嫉妒恨。”福州市民黄小姐说,看得见的生态“高颜值”,给百姓带来摸得着的获得感。 群众最关心什么,就解决什么;群众最期盼什么,就攻坚什么。 “根据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期间接到的举报案件来看,约75%都是群众身边的‘小事’。”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实际上,油烟、噪声、垃圾污水这些“小”问题,却离百姓最近,群众感受最为深切。 提升群众获得感,从“小”问题入手。去年7月起,省生态环境厅、住建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等6部门联合开展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共办结群众举报件8337件,到期办结率100%。 “家门口的烧烤店不再油烟呛人了,噪音也小了,终于能睡个好觉了。”将乐县水南航华大厦的居民们对困扰多年的油烟污染终得解决拍手称快。去年8月,接到群众投诉称大厦一楼烧烤吧油烟污染扰民,将乐县环保局立即责成烧烤店组织整改,封堵烧烤间排烟漏风管道,改造进出通道并安装净化处理设施。 对标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受理、转办信访件的做法,攻坚行动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横向整合各部门职能优势,纵向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形成“接转督办核”无缝衔接,做到“接”有专人安排,“转”有时效要求,“督”有实地核查,“办”有分级标准,“核”有严格程序。通过联合交办督办、挂牌督办、整改销号、公开曝光、现场督查等方式,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 与此同时,我省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农村污染宣战,目前全省实现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建制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机制全覆盖,85%建制村都有1座以上水冲式公厕,94%县(市、区)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85%以上,90%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河长制全面深入实施,全省740条河流从此有了守护神。目前,我省已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共配备4973名河长、13231名河道专管员。建立了小流域有专人管理、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四有”管护新机制,实现了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污染河段变得清澈见底,越来越多的淤积河段变得流水淙淙,越来越多百姓为亲水宜居的生态环境点赞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