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瓯市以乡村旅游项目为载体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乡村旅游不断升温。近日,几名小学生在省级生态名村——小松镇湖头村农民公园的休闲长廊内玩耍。魏剑生 摄 东南网3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实习生 纪玉屏)我省乡村旅游正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记者日前从省旅游局获悉,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点累计接待游客4125.2万人次,同比增长33.7%;实现旅游收入299.9亿元,同比增长35.9%。 产品体系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在长泰山重村、南靖云水谣等景点,游客不仅可欣赏传统文化,还能入住当地民居,参与农事和民俗活动;在福州旗山森林温泉度假村、永泰云顶等景点,游客可体验飞越丛林户外探险的刺激,或是体验QQ 蛋居、帐篷露营的新奇。随着产品体系持续完善,我省乡村旅游已形成一批品牌,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打造休闲集镇22个、特色村80个、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11个、水乡渔村83个、森林人家330个和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19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7个。 乡村游只有坚持与当地产业融合,才能持续迸发活力。福鼎开发出茶旅结合、农旅结合、文旅结合的乡村旅游景点,以发展茶业、现代农业、文化运动等特色产业来带动乡村旅游。该市磻溪镇赤溪村是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近年设计出万博华蝴蝶坪、七彩农场等观光体验游产品。去年,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674元。 去年以来,我省陆续构建起乡村旅游的规划策划、产品衍生开发、新业态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等六大闽台乡村旅游合作平台。依托闽台乡村旅游创意辅导中心,我省组织闽台两地乡村旅游业界专家学者赴全省各地指导,帮助乡村旅游经营者提升观念、启发思维。 在发展方式上,我省形成了专业公司管理,农民合作社、农户个体经营,外资经营管理等发展模式。今年,我省还将建设20个以上乡村旅游特色休闲集镇,打造100个以上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启动30个以上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组织500名乡村旅游业主赴台湾培训。
永春新常态:奋力追求绿色GDP2015-03-20 08:27
东南网3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戴艳梅 刘益清 通讯员 施由森) 农历正月十三,一场热气腾腾的“招商亲商安商”大会在永春召开。当天,永春推出轻工新城、中国香都、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进行招商推介,并出台奖励办法。经半个多月的接洽,目前,已达成意向项目68个,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香产业、现代农业等,有几个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被拒之门外。 这是招商会,更是选商会。发展不唯GDP,考核方式改变了,但永春的干部说,不是没有了发展的压力,而是要求更高、责任更重。 新常态下,永春以好中求快为己任,奋力追求绿色GDP。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32亿元,同比增长10.7%,并在全省率先发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范》,获评全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新常态下发挥新状态 招商大会上,不少异地商会和在外乡贤表示,家乡永春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他们回归创业、回报桑梓。 地处晋江上游的永春,生态良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守住绿水青山。循着这样的发展思路,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 3月7日,虽是周末,永春东平镇分管环保的副镇长林泗锋和太平村干部邱美雅,仍到太平村查看养猪场的关闭情况。根据县里规定,桃溪沿溪两岸500米内及桃溪流域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养畜禽,并出台了赔偿办法。 太平村68岁的老农李玉弯正在自家已关闭的养猪场里清理打扫。这个养猪场,距桃溪不过几十米,接到“禁养令”时,养殖场存栏450只生猪。镇村干部入户做工作,李玉弯用了3个月将存栏猪卖了,到镇里领了5600元补偿费。“等这些猪舍拆除了,还有补偿。”李玉弯说,村里已关闭了好几家养猪场。 桃溪穿过永春城区。据了解,去年12月,永春制定《桃溪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全面整治养殖污染。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关闭生猪养殖场(户)100多家,关闭拆除栏舍面积1.8万平方米。 华润集团拟在永春投资10多亿元建设肉制品全产业链加工项目,永春考虑到环境承载量,主动放弃。位于石鼓镇桃溪边上的永春化肥厂,曾是永春规模最大的工厂,已形成年产碳化氨16万吨的能力。去年,考虑到其对桃溪流域的污染,永春主动关闭该化肥厂。此外,永春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去年还关停了桃溪边的一家造纸厂,引导该厂更换设备,转型做特种纸。 去年以来,永春拒绝了15家可能造成污染的企业,包括一个计划投资七八亿元的石化添加剂项目。 抢抓机遇,好中求快,新常态下寻找新动力 生态经济在崛起,低碳经济要破题。如何实现生产发展、民生改善、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径?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永春充分挖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优势,抢抓机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唐宋时期移居泉州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曾于明末清初将香料引进永春并发展起来。如今,“永春香”成为当地特色产业。2014年,永春获评“中国香都”。 兴全香厂正是搭上了香产业发展的快车。今年27岁的洪仲森,三代制香。1987年,父亲承祖业,创办了兴全香厂。2004年,洪仲森初中毕业后也走上制香之道。经几年摸爬滚打,小伙子挑起了香厂的担子。3月7日,记者在永春“中国香都”二期工地上看到,兴全香厂的新厂房拔地而起,工人抓紧施工,年底即可投用。洪仲森介绍,二期工厂建成后,将融厂房、仓库、展示厅、体验馆为一体,总投资约1个亿。 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和魄力,他说,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给香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