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扑下身子、为民解忧。将乐县大源乡崇善村幼儿园唯一的代课老师请产假,在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先锋和村两委的努力下,请来了老师、改善了环境,孩子们又有学可上了!在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姚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铁铮与村两委、村民和派出单位的共同帮助下,凤尾洋自然村的雷阿婆告别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在喜庆的鞭炮声中迁入新居。“雷阿婆的眼里一直闪着泪花,当我们离开时,走了好远再回头,发现她还坐在门口目送着我们。”朱铁铮告诉记者。 他们甘于奉献、忘我工作。“驻村第一书记夫妇”董立开、熊晓珍先后赴德化县汤头乡吉山村、长汀县三洲镇小溪头村任职,夫妻俩聚少离多,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女儿需要照顾和陪伴;东山县杏陈镇大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徐长华动员妻子申请借调到距离大产村最近的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把女儿也接到村里上幼儿园……“驻点村就是大家庭,小家要服从大家、服务好大家。”许多驻村第一书记说。 他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面对疫情,全省29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及时返岗,重点帮助落实好防护措施、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安溪县剑斗镇云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文灿联合县委组织部组建了“安溪县职工购买土特产服务微信群”,几天时间,养殖基地成功销售200多只河田鸡和1800多枚鸡蛋,销售额近3万元。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苦竹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孙德明每家每户地走访,帮助协调解决化肥、种子等生产物资运输困难问题。“多亏了孙书记,帮我们把菌种运送进村,没耽误今年的种植期。”竹荪种植户雷友兴激动地说。 正如许多村民所说,驻村第一书记不是外人是亲人,是干部更会干事,是名副其实的“第一”。 基础设施改善了。第五批驻村第一书记协调各级在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05.06亿元,落实建设项目19907个,新建改建了一批中小学、农民文化场所、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村级卫生所、村级综合服务站等便民利民场所。 乡风更清新文明。在党组织引领下,村民积极参与自治,“红白事”简办、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文娱晚会、体育比赛、广场舞……村民们的生活更丰富了,乡村社会呈现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新气象。 强基固本,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见实效、有后劲。 建好一个机制 奋力夺取双胜利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向广大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直接参与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之以恒、加力推进,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持续加强第一书记队伍建设,推动党员干部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选派更加精准。全面摸排机关干部底数与薄弱村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确保供需匹配;各级由“一把手”督阵、组织部门负责,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和廉洁关。 绝大多数干部到村后,很快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在较短时间内创造良好工作业绩,得到村干部和村民广泛好评,被誉为“党派来的好干部”“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管理更加精细。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驻村第一书记服务管理的通知》,创新“四全”管理机制:建立全面调研走访制度,要求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对每位驻村第一书记进行全面走访;建立全域建群交流制度,市、县两级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微信群,第一时间提供指导帮助;建立全员开展培训制度,推动各地对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全部轮训一遍;建立全程服务管理制度,每个片区确定一名干部担任领队,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保障更加精心。建立健全省、市、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和部门对口帮扶制度,把驻点村作为选派挂钩单位“四下基层”联系点,推动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和集聚;研究制定《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明确从2019年到2022年,试点扶持2000多个建制村,每个村补助总额不少于60万元。目前,全省已基本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10万元以上的村达62.6%。 此外,落实优先提拔使用、办理人身意外保险等激励保障措施,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对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符合任职条件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 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平和县九峰镇澄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何文主动请缨,继续留任驻村工作;南平市任职期满的837名驻村第一书记全部主动以党建指导员身份参与指导驻点村……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抓产业、抓治理,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一线锤炼成长,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必将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本报记者 林宇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