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福建下党村:昔日"走到哭”的路如今变通途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22
摘要:多年来,福建下党乡不仅“地僻人难进”,学生们也面临“求学路遇阻”的问题,一度“走路走到哭”。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的路通了,上学的条件好了,村貌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宁德7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赵丽梅 记者 陈强)“地僻人难进”的下党村位于浙闽交界处,是福建省寿宁县最边远的山村,其中的碑坑头村又是下党最边远的自然村,和浙江只隔一条山岗,那头的公鸡叫,这头也听得见。

  现年54岁的吴通华是从碑坑头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小时候,吴通华和20多个小伙伴儿一起念书;读到小学毕业,只剩三四个人;初中毕业以后,只剩下吴通华一人。路是当时孩子上学的最大阻碍,“走路走到哭!”吴通华说。

  “下党的路纵横交错,坑坑洼洼。”吴通华上学时,村里村外都还没通公路,从家到邻乡的平溪中学有25公里,走路得七八个小时。在平溪上初中时,吴通华两周回趟家,每次去时要挑上半个月的口粮,一袋地瓜米,一袋大米,一共20多斤。“走到脚发麻,小孩子很难坚持下来。”

  那时十四五岁的吴通华也哭过,星期六中午回家时,剩下的米很少了,吃不饱,还要挑回三十多斤的肥料,离家还有十多里路时,吴通华实在迈不动腿了。好在路边野外有杨梅、桃子,他就摘点填肚子,再继续赶路。

  “有一点希望还是要争取一下。”就这样,吴通华一路走到大学。大学毕业后,他本可留在平溪当教师,但下党当时没有老师,他主动申请回来教书。“那时教师稀缺,一个老师第一个钟头教一年级,第二个钟头教二年级,接着教三年级。上午教语文,下午就教数学。”

  下党建乡3年后的1991年,终于开通了出乡公路。后来,土路变成柏油路,柏油路又变成了水泥路。至2016年,下党乡不仅硬化了45公里的通县公路,还硬化了通往各行政村的通村公路,打通了通往闽北的出县公路以及通往浙江的出省公路。

  如今,下党村发展红色旅游、创设"下乡的味道"品牌、推广扶贫定制茶园,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村里的路也越来越好走了。"吃得好、住得好,现在过的就是小时候理想的生活。"吴通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前吃一块肉就是最大的幸福,有一部手机、摩托车已经是不得了的事, “现在我们都有了。”

福建下党村:昔日"走到哭”的路如今变通途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